搞清楚两件事,你就可以安心退休了
临近退休或者刚退休的人,难免会对退休后的生活充满了不安与焦虑。
而这种不安与焦虑,主要由以下两个困惑引起的:
一是面对养老的现实压力,怎样才知道自己能否抗压,安全线在哪?
二是退休时间不用忙于生计,那该忙什么生活才有意义?
搞清楚这两件事,你就可以安心退休了。

1--测算财务安全线
养老的现实压力,说白了,就是钱的压力,财务的压力,你的财务安全线在哪个位置,决定了你退休的底气,也就是说,退休后的经济财力能否托举理想的退休生活。
这里要测算的财务安全,不仅仅指要有存款,要有养老金,还有一套完整的现金流规划方案。
①预算每月的开支。
包括基本生活开销、医疗支出、父母养老开支(赡养、医疗费)、子女开支(抚养费、学费、救济费)、娱乐社交支出、旅游费、兴趣培养费等等。
②评估每月固定收入。
来源包括养老金、企业年金、租金收入、兼职收入、理财分红、储蓄利息、子女孝敬等等。
③盘点资产总和,确定退休后需要的财产总额、资产存款储备额。
资产盘点包括:养老金、存款、房产、投资等等,看看这些是否足够支撑整个的退休生活。
以退休生活年限30年为例,按最少的开支项目测算需要的财产总额。
假如:
?每月养老金2500元,30年=0.25*12*30=90万元。
?每月基本的生活开支3000元,30年=0.3*12*30=108万元。
?每月医疗支出500元(按养老金的20%算),30年=0.05*12*30=18万元
?2-3年的家庭紧急备用金(按月支出的3-5倍计算):(0.3+0.05)*12*2=8.4万元
■30年总支出=基本生活开支+医疗支出+家庭紧急备用金
=108+18+8.4≈135万元
=退休所需财产总额
■资产存款储备额=财产总额-养老金收入
=135-90=45万元
▲在这里,45万就是你的财务安全线。
若是现有资产或存款已达这个数,那没出任何意外,平平顺顺的就可以安享晚年了。
若是未达到这个数,或者是开支项目多的,那么就要考虑增加收入或减少开支的渠道。
要么继续工作,要么投资找收益;
要么降低生活成本,比如选择到低消费的城市定居;
要么让身体强健,减少医疗支出等等。
临近退休或已退休的人,甚至是想提前退休的年轻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收入、开支项目列出,按自己的标准和情况套入上面的公式,测算自己的财产安全线在哪个范围值,这样就知道是不是可以安心退休了。
2--规划好有意义的生活
最开始令人难以适应的,是职场与退休身份的转换,从职场节奏转变为完全自由的时间,忙碌瞬间嘎然而止,让人一下子找不到生活的重心,无所事事的,茫然不知所措。
?找到身份定位
及早做好身份转变的准备,这是退休旅程开场的基点。
退休后想是什么身份,是志愿者?爱好者?导师?还是退还返聘的工作者?
这些都是要思考清楚的,一下子没想好的,也没关系.
慢慢来,退休有的是时间来一边摸索一边尝试,一边体验一边调整。
?找到社交圈层
退休了,之前的社交圈层会逐渐淡出。
建立退休后新的社交圈,以免因离开职场而社交断裂,陷入失落、孤独甚至抑郁的情绪中。
?发展兴趣爱好
培养2-3项爱好,做感兴趣的事。
除了工作,兴趣爱好也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让退休的日常时间有了安排,更能由此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宽自己的社交圈。
?去做有被人需要感的事情
退休了除了给家人给朋友一定帮助,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知识传授、社区义工等等活动,让自己保持被需要的感觉。
被人需要,说明退休后自己还有用,还有能力有价值,还能被周围的人认可,被集体认可,自己是被尊重的,这样的感觉很幸福,人生还是那么的有意义。
写在最后:
退休不是按下了生命的停止键,而是另一条轨道的切换键,从此生活从为生计奔波变成了为品味驻足。
测算好自己的财务,规划好有意义的生活,搞清楚了这两件事,你就可以安心退休,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