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海鲲”号

来源: 2025-10-02 13:50:5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一、测试进度与问题

  1. 泊港测试未达标
    截至2025年9月,泊港测试(HAT)仍有70余项未通过,包括声呐系统、电力稳定性等核心项目,需校正补测,导致海试多次延期36。台船公司承认无法在9月完成测试,原定11月交舰计划无法实现411

  2. 海试表现不佳

    • 2025年6月17日首次海试仅完成3小时浮航,未进行潜航测试,且被曝船身凸起变形,专家质疑工艺缺陷114
    • 截至9月底,仅完成3次浮航测试,未进入潜航阶段,台船称“需符合安全条件才能执行下一阶段”411
  3. 技术缺陷

    • 核心设备依赖进口(如美制鱼雷、声呐),系统整合困难,性能可能衰退30%321
    • 船体焊接粗糙、超重问题突出,耐压壳安全性存疑1422

二、延期与预算争议

  • 结案时间延后4年
    台防务部门将原定2025年11月的结案时间延至2029年,被质疑“砍掉重练”620
  • 预算争议
    台军方计划耗资2840亿新台币建造7艘后续艇,但国民党立委批评原型舰未完成测试即编列预算不合理1517

三、政治与舆论压力

  • 台当局被指将该项目作为“政治宣传工具”,2023年9月举行“未沾水”的下水仪式,遭岛内民众嘲讽210
  • 前潜艇项目召集人黄曙光2025年10月辞职,前舰长黄征辉称“问题比官方宣称更复杂”18

四、后续计划

台船称将“尽力完成合约”,但交舰时间未定;军方仍计划2039年前建造7艘量产艇,但技术风险与预算压力巨大417

 

 

 

 

 

 

台湾自造潜艇“海鲲”号(SS-711)项目近期面临多重技术挑战与进度延迟,核心问题包括冷却管线渗漏、结构缺陷及整合困难,原定2025年11月交付的计划恐难实现23。以下是关键进展与问题:

一、技术故障与维修困境

  1. 冷却系统渗漏‌:台前海军舰长黄征辉披露,“海鲲”号在第三次海试后因冷却主机进排水管线疑似渗漏,需拆解多层舱体维修,耗时长达61天,暴露潜艇内部管线密集、维修难度高的设计缺陷2
  2. 结构性问题‌:6月海试期间,潜艇艏部左舷出现异常凸起,被质疑为结构性缺陷,可能影响声学隐蔽性;此外,泊港测试曾因多国技术标准不兼容导致管线破裂和舱室进水5

二、进度延迟与人事变动

  • 测试延期‌:原计划9月完成海试,但台船公司承认无法达成,需延长至10月后;潜航测试尚未启动,11月交艇目标面临挑战34
  • 核心人员离职‌:项目推手黄曙光及“台船”高层相继辞职,加剧外界对项目稳定性的担忧3

三、技术整合与外部依赖

  • “万国牌”配置‌:潜艇部件来自德、美、英、日等国,系统整合复杂,导致“边测试边调整”的被动局面5
  • 实战效能存疑‌:未铺设消声瓦、声呐系统设计缺陷等问题,可能使其在战时易被解放军反潜体系锁定5

四、岛内舆论与军事评论

  • 台媒批评民进党当局“以武谋独”,依赖外部技术却受制于美国,自造潜艇沦为“劳民伤财”的政治工程14
  • 军事专家指出,若“海鲲”号用于对抗解放军,将成为“网中之鱼”24

综上,“海鲲”号项目因技术短板、管理混乱及政治因素深陷困境,后续量产计划或需重新评估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