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科克之死:美国在这个turnning point 上还能不能团结和共存,像MLK留下的那个梦里一样?

查理科克不仅仅带给许多个人一个Turning Point, 对美国大学校园政治氛围可能更是扭转了潮流。

查理科克的令人畏惧之处在于一个年轻政治人物的坚持和眼见的成长,使得他的校园辩论系列都像个悬疑电视连续剧,吸引了无数人的追剧,并在一个最强的高潮时段嘎然而止。 

也许在2012年他19岁开始投身政治运动的时候他还是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的年轻人, 鲁莽的决定要闯到大学校园里去挑战自由派的风车。他的观点一开始可能完全经不起辩驳,他的辩论技巧也许开始时也不像现在这么纯熟,但当他坚持下去重复几十次上百次上千次,不断的从胜利或失败里吸取经验和教训, 不断地从背后的保守派运动里去寻找当下最能挑起人们注意的话题,通过现场辩论这种最血淋淋的碰撞方式迫使双方阵营里的人都去思考这些话题背后蕴藏的社会意义的时候,他就从一个普通的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保守派意见领袖。

他的辩论成功率是在上百次的白刃战里锻炼出来的,唯一能作弊的地方就是能够无限的复活(直到9/10/2025的嘎然而止), 所以他的辩论精彩程度在他这一方是在不断提升的。对手方如果没有这么多的锻炼机会,没有无限复活背后蕴含的财力支持和个人能力, 只会成为这些辩论的背景板, 让他的观点不论对错都有了非常高的存活率和曝光度。

对三观成熟的成年人,这些激烈的辩论虽然很精彩,但又有谁的观点真的会因此而改变呢? 

对大学里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尚处在三观的发展期,对外界事物和观点充满了好奇心。传统自由派的校园对黑白和对错有着基本上固定的套路,每一代人都有差不多的社会价值观,如环保, 如国际化, 如自由民主, 如平权, 如LGBT。当有一个查理科克这样的年轻人闯过来,也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被迫看了或听了他的政治辩论(或表演)几次,几十次,乃至上百次之后, 他的政治观点必然会对你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不是本来注定是自由派和中间阵营的年轻人,这些影响甚至可以是决定性的,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的政治取向,同时也可能就此改变了一个个大学校园的政治氛围。

也因为这样,不管你同不同意他的观点和立场,科克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起码在这一代的白人青年的心里,也许就如他自己非常不屑的马丁路德金60/70年代黑人青年的心里一样,会因这一枪而超越肉体,成为更加不可磨灭,永不腐朽的政治符号。 

我们且拭目以待。 看各方是否对他的死亡和政治遗产能做出正确的解读和继承。也看美国在这个turnning point 上还能不能做到团结和和解,像MLK留下的那个梦里一样。 

 

Fact Check: Charlie Kirk called Martin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