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生命,故乡的老屋

 

时光流转,容颜老去,岁月催人老,这是自然法则,无人能违。
或许科学能延缓衰老,但至少在当下,长生不老依旧遥不可及。
当然,换个角度,也许正因为生命有限,时间才有了存在的必要。
若一切皆为永恒-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时间”本身又何以成其为时间?

按照相对论和热力学定理,永生和永恒,等同于虚无,一片漆黑,万物皆空。

海德格尔说,人类“向死而生”。

因为死,生命才变得弥足珍贵。
也因为死,我们才需要时间来丈量生命的长度。
生老病死并非人类所独有,它是宇宙万物的普遍属性。
从飞虫走兽到日月星辰,一切有形之物皆有始有终,都有生命的限制。

就连刘慈欣笔下的高阶文明——三体人,也未能逃脱这一宿命。

星球运行混乱,三体人灾难深重,历经数次毁灭。

无论是太阳系还是三体世界,尽管形式各异、节奏不同,但都将归于尘埃,湮没在时光隧道里。

抽象的时间与生命,在脑海里慢慢具象成了故乡的老屋。
那是1941年,由奶奶盖起来的,至今已有84载春秋。

1994年,因突发变故,房子空闲起来,成了存放旧物的地方。
1941到1994,这房子,生了两代人,养了四代人。

没人居住,少了烟火气,房子老得特别快。

去年回乡,站在院子里看到的是杂草丛生,满目疮痍。
那幢老屋,宛若风烛残年的老人,腰弯背驼,像极了记忆中的奶奶。
推开斑驳的家门,儿时的大锅灶还在,炕围画依旧鲜艳,红漆躺柜仍静静伏在墙角。

只是时光的痕迹满眼都是。
纸质幔顶已坠落,房梁木椽裸露在外。

木质窗格上的纸,布满孔洞,在阳光下摇曳。
地面潮湿,老鼠掘洞留下的泥土散落一地,后墙裂缝宽得能塞进拇指。

睹物思情,屋中的那些老物件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

锅,锅盖,饭勺还在,仿佛母亲忙碌的身影尚未走远。
装粮的陶瓮虽空,秋天收粮时的喧腾与喜乐仍在脑海回响。

北方的躺柜,很大,能装四五个成年人,里面放置全家人的衣服。日常里,锁得严严实实,小时候觉得很神秘,好像里面藏着非常值钱的东西。

炕围画,由当地画匠制作于1976年,上面的天津一孔桥、北京名族文化宫等名胜画面,曾激起孩提时代我的强烈好奇,使劲想象外面世界的模样。

从小学到大学的书籍、作业本,一摞又一摞,好几百本。

轻轻掸去尘土,翻开泛黄的书页,里面有我歪歪扭扭的字迹。
几十年后,仍能从中嗅到少年时的稚气与倔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些书,是阶梯、磐石,铺就了我的人生路。

还找到了一张照片,唯一一张在老屋的留影。

大学二年级寒假,黑发如墨,眉眼青涩。

那时的我,不知人生几何将走多远,也不知身后的这堵墙,能否成为我的精神靠山。

整理房子里的杂物,忙忙碌碌,掌灯时分才收工。
一身尘土与疲惫,心中还有些莫名的失落。
这是我生命开始的地方,但不知下次回来,会是啥样。

老屋终将老去,

但并非所有都该归于尘土,
有些,值得我们为它拂去风霜,重新擦亮,留存人间,见证岁月。

只要愿意守护,它便不朽。
故土之上,静静伫立,无言守望,静待我们归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这么多年了故乡的老屋还在,真好。甚至里面的东西也还在 -canto2010- 给 canto2010 发送悄悄话 canto201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3/2025 postreply 11:04:14

难得,祝福这个老屋能传承下去 -dakinglaile- 给 dakinglaile 发送悄悄话 dakinglail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3/2025 postreply 11:24:0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