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一下:过去20年中粮集团大豆布局, 小结,国际化;2016年收购荷兰Nidera
中粮集团在过去20年(2005-2025年)的大豆产业布局,经历了从进口依赖到全球全产业链掌控的战略转型,其核心路径可总结如下:
1. 2005-2010年:应对危机,构建基础
- 入世冲击: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取消大豆进口配额,美国转基因大豆以低价冲击国内市场,中粮通过整合国内压榨企业(如收购华粮集团)初步形成加工能力12。
- 贸易布局:2005年起,中粮与四大国际粮商(ADM、邦吉等)合作,建立大豆进口渠道,但初期受制于国际定价权2。
2. 2010-2015年:全产业链整合
- 国内扩张:
- 2010年收购新疆塔原红花,强化油脂加工;2014年控股中纺集团,整合大豆压榨产能至全国第一3。
- 在东北(如大连)建设300万吨级大豆加工基地,形成“北粮南运”物流网络4。
- 国际试探:2013年首次投资巴西大豆种植园,尝试海外种植端布局3。
3. 2015-2020年:全球化战略突破
- 南美布局:
- 2016年收购荷兰Nidera,获得巴西、阿根廷大豆供应链控制权,2020年南美大豆采购量占中国进口量的30%3。
- 在巴西建立“种植-加工-物流”闭环,推动本币结算,削弱美元依赖3。
- 技术升级:2018年启动“大豆深加工”项目,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大豆蛋白、生物柴油)5。
4. 2020-2025年:产业链主导与安全强化
- 产能控制:
- 2024年全球大豆经营量达1.8亿吨,占中国进口量的70%以上,中粮国际成为全球第二大粮商6。
- 国内压榨产能突破1亿吨/年,大豆油市占率22%,超越益海嘉里5。
- 战略储备:
- 2025年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国内种植面积目标1.6亿亩,自给率提升至20%78。
- 通过中储粮联动,建立“国际采购+国内储备”双缓冲机制2。
5. 关键成果与挑战
- 成果:
- 全球供应链覆盖140+国家,海外员工12万人,年营收6350亿元6。
- 大豆加工技术(如超临界CO2萃取)达国际领先水平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