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人的确被歧视过

严格来说,格陵兰人(主要是因纽特人或格陵兰原住民)在历史上也遭受过类似的基于外貌的歧视,但情况和中国人面临的“眯眯眼”刻板印象略有不同。具体来说:

 

 

 

 

1. 外貌特征与刻板印象

 

 

  • 因纽特人(包括格陵兰原住民)的眼睛、鼻梁和面部特征常与北亚或东亚人有相似之处,比如单眼皮或眼裂偏小。
  • 在欧洲殖民者的记录和文学描写中,他们的外貌经常被“异化”,例如形容“面部扁平、眼睛小”,带有贬低意味。
  • 这种视觉刻板印象和“眯眯眼”的贬义用法在逻辑上类似,但欧洲描写更多强调“野性”、“原始”,而不是直接政治上的侮辱。

 

 

 

 

 

2. 历史背景

 

 

  • 殖民与探索时期(18–20世纪)
    • 丹麦、挪威等国殖民格陵兰时,官方文件和探险日志中经常描述原住民的“奇异外貌”,带有种族主义色彩。
  •  
  • 现代文化中
    • 虽然不如亚洲面孔被广泛嘲讽,因纽特人的形象在漫画、电影和广告中偶尔被夸张或刻板化。
    • 例如曾有西方媒体称他们“眼睛小、脸扁”,或把他们描绘成“冰原原始民族”,属于带有偏见的刻板描写。
  •  

 

 

 

 

 

3. 对比中国人的情况

 

 

  • 相似点:都是基于眼睛、面部特征的刻板化、视觉歧视。
  • 不同点:格陵兰人遭受的歧视更多集中在“原始/野蛮化”的文化刻板印象,而中国人则长期被描绘成“狡猾、落后、威胁西方”,有明显的政治和经济动机。

 

 

 

 

总结:格陵兰人的眼睛确实曾被歧视过,但形式偏向文化和种族刻板化,不像亚洲人在历史上经历的辱华宣传那样有系统的政治经济动机。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