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本田7月销量同比暴跌51.8%

引子:一条数字划出的“生死线”
2025年8月8日,广汽集团一纸产销快报让业内哗然:广汽本田7月销量仅1.6万辆,同比暴跌51.8%,创2009年以来单月新低。如果把时间轴拉长,这已经是本田在华连续第五年销量下滑,2024年全年销量已从2020年的162.7万辆跌至85.2万辆。
从“加价提车”到“腰斩式下跌”,本田在中国市场的坠落速度,比所有人预想的都快。问题是——本田还有机会踩下刹车、甚至掉头吗?还是将重走三菱、铃木的老路,最终黯然退出?

 

 

 

一、从“双田神话”到“冰火双车”:广汽本田坠落轨迹复盘


高光时刻:2018—2020年,雅阁、奥德赛、皓影三箭齐发,广汽本田年销突破80万辆。急转直下:2021年缺芯+疫情只是导火索,真正的拐点出现在2022年:
• 比亚迪DM-i崛起,直接冲击雅阁、凌派主销价格带;• 自主品牌10—20万元PHEV与EV车型密集上市,本田油车“省油+保值”两大卖点被逐个击破。
2025年7月:

• 广汽本田1.6万辆/月,已落后于广汽埃安、零跑、小鹏等昔日“新势力”;• 市占率跌破0.9%,在所有主流合资中跌幅第一。

二、为什么跌得比别人更狠?——广汽本田“五宗罪”


产品节奏:油车改款“挤牙膏”,电车上市“慢半拍”
• 2024年底上市的e:NP2(P7)被寄予厚望,但定价17—21万元区间,直接撞上比亚迪宋PLUS、深蓝S7、极氪X等高性价比对手,结果月销不足百辆。• 燃油车仍是销量支柱,但2025款雅阁、型格仅做外观微调,智能化座舱与L2+辅助驾驶落后自主一代以上。
技术路线:押宝HEV,错过PHEV黄金窗口
• 本田把全球资源压在e:HEV弱混,但在中国市场,PHEV才是政策与成本的最佳平衡点。• 比亚迪、吉利、长城用“可油可电”抢走大批限购城市牌照用户,而本田i-MMD油混既拿不到绿牌,又无法形成溢价。
供应链与成本:日资链条僵硬化
• 广汽本田95%的零部件仍由日系三大商社锁价,2023—2024年碳酸锂、芯片价格波动无法向下游传导,导致终端优惠始终落后德系、美系竞品。• 2025年初因转向机缺陷一次性召回51万辆型格、皓影,进一步加剧利润失血。
渠道库存与价格战:终端“堰塞湖”
• 乘联会数据:2025年6月底广汽本田库存系数高达2.4,远超行业1.5警戒线。• 经销商为清库被迫最高让利5万元卖雅阁,结果新车残值崩塌,品牌溢价反噬。
品牌心智:从“技术宅”到“保守派”
• 本田过去十年在华最大营销资产是“买发动机送车”。但进入电动化时代,用户话题转向“智能座舱、800V快充、城市NOA”,本田声量跌至合资末位。• 2025年J.D.Power调研显示,在18—30岁购车人群中,本田品牌考虑度仅4%,低于比亚迪、特斯拉、蔚来、甚至小米汽车。

三、本田还有机会吗?——“危”与“机”并存的四条赛道


技术层面:2026“e:Architecture”背水一战
• 本田已宣布与宁德时代、华为Momenta分别合作,开发中国专属的纯电平台与ADAS 3.0。首款产品将在2026年广州车展亮相,定位15—25万元主流区间。• 但问题在于:2026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或已突破70%,本田的时间窗口只剩最后18个月。
成本层面:供应链本土化“二次革命”
• 广汽本田正在广东肇庆新建电池PACK工厂,计划2026年产能20GWh,采用比亚迪弗迪电池+华为电驱的组合拳,目标把整车BOM成本下降18%。• 传统日系“商社锁价”模式或将被迫开放,引入更多国产Tier1,否则无法在价格战里生存。
渠道层面:直营+代理混合制试水
• 2025年9月起,广汽本田将在北上广深杭试点直营交付中心,价格统一透明,经销商转型为“授权服务商”,通过钣喷、保养、二手车残值回购赚取佣金。• 该模式能否成功,取决于主机厂是否愿意让渡售后利润,与经销商共渡难关。
品类层面:抓住“混动MPV”最后一块蓝海
• GL8、赛那、腾势D9在25—40万元MPV市场激战正酣,但PHEV/EV普遍缺货或溢价。• 本田奥德赛、艾力绅HEV车型仍有油耗、空间、残值优势,2025年下半年若推出大电池版“零购置税”PHEV,有望快速回补现金流,为纯电平台争取时间。

四、三种结局推演:谁会决定本田的生死?
情景A:快速逆袭(概率25%)
• 2026年新纯电平台一炮而红,单车月销破万;奥德赛PHEV稳住现金流;渠道改革成功。
• 2027年广汽本田重回年销40万辆,成为主流合资“电动化样板”。
• 关键变量:华为高阶智驾上车、定价一步到位、供应链降本超预期。

 

情景B:慢性衰退(概率50%)
• 新平台延迟,HEV车型被PHEV竞品持续蚕食;市占率缓慢下滑至0.5%以下。
• 2030年前后,本田在华沦为“小而美”的进口品牌,年销10万辆以下,工厂产能大量闲置。

 

情景C:退出中国(概率25%)
• 价格战失控,广汽本田连续两年亏损超过50亿元;股东双方决定收缩战线。
• 2028年前后将产能转出口东南亚,仅保留进口车业务,成为“第二个三菱”。

 

五、写在最后:留给本田的窗口,其实只有18个月
本田在中国能否起死回生,并不取决于“2025年7月销量暴跌51.8%”这一件事,而取决于它能否在接下来18个月内完成三件事:


产品层面:推出真正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PHEV与EV车型,而非“油改电”;成本层面:彻底打破日系供应链藩篱,把价格打到与自主同一水平线;品牌层面:让“技术本田”在电动化语境下重新被年轻人认可。

在中国汽车市场,从来没有“大到不能倒”的品牌。丰田章男曾说:“中国市场留给落后者的时间不会超过24个月。”如今,倒计时已经开始。广汽本田,乃至本田中国,正站在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