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大帅在《戏台》

佩斯的电影《戏台》票房大获全胜,让喜欢陈老师的观众松了口气。据说《戏台》的宣发费只有区区四百万,不到《长安的荔枝》的零头,但宣发思路很有创意,有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在《戏台》上映前,宣发主打一个悲情:陈佩斯因正直被打压二十多年,跟庸俗的影视圈不兼容,最困难时包山种树也拒绝同流合污,但不忘初心,深耕话剧舞台十多年,眼看老百姓过得苦,就想着能用真正的喜剧让老百姓笑。当年那个快乐活泼的陈二子被时光摩挲出了悲情包浆,升华成“为天地种树,为生民请笑”的骑士了。这时代已经没有了文化英雄,启蒙猛士早成传说,一个演员敢称干净就接近圣洁了。经历过八九十年代的人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无奈感,对英雄圣贤的怀恋是心理刚需,环顾四周一片荒芜,靠同行的衬托,曾经嬉皮笑脸的陈二子具备“出污泥而不染”的要素,于是“世缺英雄,迫使二子悲壮”。这是喜剧史上的奇观:观众怀着悲伤情绪走进影院看一部喜剧电影。

但影片能过审,陈佩斯老师能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喜剧,与观众的悲情氛围烘托形成一种奇特的喜剧效果。

好多观众还喊出“欠陈佩斯一张电影票”,这次要买票进影院看《戏台》,完成一次债务补偿。这话以前都是说常看某明星的盗版光盘,觉着“欠某某一张电影票”要进影院看一场正版电影。观众应该并没看过陈佩斯老师的盗版光盘,不像对苍老师那么愧疚,说“欠陈佩斯一张电影票”是为说新愁强负债。悲情之下又加上了虚拟债务杠杆,这片子想不火都难。

前戏做得很足,电影也说得过去,至少值那张票钱,观众没有失望上当的反转,皆大欢喜。对《戏台》的赞美和批评都很热烈,把注意力集中到作品上才是对创作者的尊重。

《戏台》里的洪大帅以强权、外行的霸道挑起了剧情冲突和发展,五庆戏班围绕着洪大帅从屈服、妥协到反抗,最后孤注一掷唱响“戏比天大”的主旋律。绝大部分喜剧梗都是洪大帅以其独特的霸道贡献的,洪大帅是《戏台》当之无愧的喜剧之魂。据说,最高级的喜剧形式是“含泪的笑”,是喜中含悲,是把无价值的面具撕破之后仍然热爱生活并含泪前行。洪大帅强权在握予杀予生却被戏班子演绎成了棒槌和笑料,何其悲也。洪大帅才是喜剧里的泪点。

《戏台》里情节很清楚,洪大帅不懂京剧,对名满京城的名角金啸天无感,甚至对金老板的名头一无所知,自然更不懂票友的狂热。洪大帅包场看戏只是欢庆胜利,像是个联欢晚会,与金老板、凤老板的艺术水平和名气没一毛钱关系。这就像某大帅包场四大天王红磡演唱会,出的是四大天王的价钱却不必让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出场,随便安排几个小厮胡唱一下就开心。戏班子钱不少挣,还不用派当红名角登台,这种好事哪个戏班拒绝?何况,名角金啸天抽大烟过量还昏在床上,洪大帅点名让包子铺的伙计“大嗓儿”唱,上哪找这种好事去!侯班主还兢兢业业地临阵磨枪辅导“大嗓儿”,怕他唱岔到唐山落子上,他不明白洪大帅就是要听唐山落子乡音?洪大帅不懂也不喜欢京剧,侯班主却把大帅往票友上培养,一心要拿出正宗京剧伺候大帅,媚眼愣要抛给瞎子看,这才是喜剧大梗呢。“大嗓儿”唱滑到唐山落子上时,侯班主痛心疾首以头撞墙柱子,洪大帅却情难自抑大声喝彩,这戏是大帅包的场,出钱包场的满意应该是戏班的最高宗旨吧,侯班主恁不懂事心痛起艺术来了?跟纯外行棒槌飙正宗京剧,对艺术不尊重嘛。大帅包场想看大秧歌,戏班子非得给跳芭蕾,把大帅向高雅艺术上引导,这不闲的嘛。最后,金啸天粉墨登场,跟戏班子同仇敌忾给不喜欢京戏的洪大帅硬唱一出正宗经典原汁原味的《霸王别姬》,好像气死出钱包场的衣食父母是京剧的最高尊严似的。如果包场的不是手握生杀大权的洪大帅而是个有钱的土财主,就是要出金老板的价码却听“大嗓儿”的落子腔,戏班子肯定锣鼓铿锵嘻哈上演,赚了棒槌的钱还图个乐子,何乐不为。

强扭的瓜不甜,硬要外行听正宗京戏如强按牛头饮水,洪大帅粗俗霸道老土,但出钱包场者有不喜欢的权力,你金啸天再有名,大帅就是不喜欢,就喜欢“大嗓儿”唱落子,没错呀。追着外行洪大帅展示京剧国粹,满腔悲愤地对牛弹琴倒是充满喜剧要素。培养京剧票友要从娃娃抓起,洪大帅这么把岁数了,侯班主就别费心培养了吧。

洪大帅得胜进京,花钱包场听戏却被戏班子强行启蒙京剧之美,花钱受教育,戏班子找包场者的别扭,洪大帅成了被讥笑的对象。而且,洪大帅还贡献出六姨太分别被真假霸王“压腿”,洪大帅算是这部喜剧里最冤的冤大头。

洪大帅最搞笑的桥段是改戏,要求霸王别姬后不自杀,而是回到江东召集子弟兵东山再起,战胜刘邦,逼刘邦上吊。戏班子不但捍卫京剧的尊严“老祖宗留下的玩意一个字也不能改”,更是跟大帅的历史虚无主义做坚决的斗争,历史真相不容篡改。其实,洪大帅天赋异禀,潜意识里明白掌权者要控制过去,无师自通地领悟了乔治·奥维尔总结的专制秘诀: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过去,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未来。洪大帅控制了京城的第一天就试着修改历史,改戏让霸王项羽东山再起就是控制过去的试探。想想六十年代写《海瑞罢官》的作家和演《海瑞罢官》名角的遭遇,就知道改戏与控制过去多么重要了。样板戏更是被各路大帅改得七窍冒紫烟,历史真相是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从来没打进过常熟县城,大帅一句话让改戏“要打进去嘛”,于是十八个伤病员一下子好利索了,在戏台上翻着跟头打进了常熟县城,活捉了胡司令,这跟谁讲理去呀。可见洪大帅闹玩儿式的改戏不过是开了时代的先声而已,以后的棒槌改戏蔚为大观。

洪大帅还为戏剧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那句“唱戏不就是让咱弟兄们高兴嘛”,话糙理不糙,揭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真谛。

总之,洪大帅是《戏台》的戏魂,其他都是跑龙套的。洪大帅以强权身份扮演了苦主角色,成了喜剧的思想之锚。

2025.8.12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