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并入国家军事工业体系的背景
时间点:
-
2022年11月,乌克兰政府正式采取行动,将包括马达西奇在内的多家关键企业**“强制征用”**(de facto 国有化)。
-
相关决定依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的《战争状态下国家资产管理法》实施。
涉及企业(共五家):
-
马达西奇(Motor Sich)
-
克雷缅丘格道路机械厂(Kremenchuk Road Machinery Plant)
-
阿夫托克拉兹(AvtoKrAZ)
-
扎波罗热变压器厂(ZTR)
-
乌克兰能源机器制造公司(Ukrtatnafta)
? 二、目的与意义
目标 | 说明 |
---|---|
加强国家军工统一调度 | 实现资源集中指挥,适应战时生产需求 |
阻止关键技术外流 | 防止高端航空发动机等核心资产流向外国,尤其是中俄等潜在对手 |
对抗内部潜在“亲俄”资本 | 马达西奇原老板博古斯拉耶夫(Vyacheslav Boguslayev)因涉嫌协助俄方被捕 |
扩充国防工业能力 | 支持乌军在战时大规模装备更新,如无人机、直升机、大型运输平台等 |
? 三、马达西奇的新隶属体系
-
被整合至乌克兰国家防务工业集团(Ukroboronprom)
-
该集团已在2023年更名为 “Ukrainian Defense Industry JSC”,转向更加市场化和集中管理的军工平台。
-
-
政府对马达西奇的 人事、资金、技术研发方向 实施全面控制。
-
战时状态下,该公司主要转向支持:
-
军用无人机动力系统
-
直升机维修与升级
-
涡轮引擎模块替换
-
战场后勤运输动力备件生产
-
? 四、法律性质
-
并非传统商业“国有化”,而是以战争状态为依据的“强制国家管理”。
-
资产可在战后归还,但实践中极可能转为永久国有。
-
乌克兰政府强调该行为“符合国家利益,合法合规”。
总结
维度 | 内容 |
---|---|
并入时间 | 2022年11月 |
政策依据 | 战争状态法案 + 国家安全审查 |
归属单位 | 乌克兰国防工业集团(原Ukroboronprom) |
主营方向 | 航空发动机 → 军用无人机、直升机、后勤保障 |
战后可能性 | 理论上可归还,但实际极可能保持国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