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走中国,坑哭法国!英国460亿核电站即将烂尾

看到笑喷了,不是中国太好,而是西方太拉跨

1980年代,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英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私有化改革,旨在通过市场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核电产业也未能幸免。在私有化的浪潮下,核能工程师的数量从1980年的14000人锐减到2004年的6000人。技术人员的流失和工程师队伍的缩减,使得核能技术创新停滞不前,核电站的运营和维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私有化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但也导致了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的下降,这为后来的核电站安全和效率问题埋下了隐患

 

2008年,英国首相戈登·布朗邀请法国电力公司(EDF)参与欣克利角C项目,标志着英国核能发展迈出重要一步。法国电力公司投资124亿英镑收购了英国能源集团,开启了欣克利角C的规划阶段。同时,英国天然气供应商森特瑞克也以20%的股份参与,进一步推动了项目的合作进程。

然而,欣克利角C项目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投资总额高达160亿英镑,计划为600万个家庭提供低碳能源,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但项目的实际进展却一再延迟。法国电力公司CEO文森特曾对项目充满信心,预计2017年完工。然而,现实却远比预期复杂得多。

项目的审批流程复杂且冗长,包括公众意见征集、环境评估、议会审议以及运营许可等多个环节。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全球范围内对核能安全的关注骤然增加,英国也不例外。公众对核电站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质疑,环境评估和审批过程因此被大大延迟。直到2012年底,欣克利角C项目才终于获得了核电站许可证,随后环境许可也相继获批。然而,这只是项目复杂进程中的一小步。

 

在法国电力公司面临经营压力的背景下,他们急需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来分担巨大的财务和技术负担。2016年,中国广核集团(中广核)成为法国电力公司的首选合作伙伴,两家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广核的加入不仅为欣克利角C项目带来了急需的资金支持,还为项目注入了新的技术力量和管理经验。

 

然而,2018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战以及英国脱欧带来的政治动荡,对这一合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中美贸易战期间,中广核遭到美国的制裁,使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和技术合作变得更加困难。与此同时,英国脱欧后与美国关系更加紧密,出于对国家安全和政治利益的考虑,英国政府也开始对中广核施加压力,试图限制其在敏感领域的参与。英国政府利用舆论压力,从2019年起逐步迫使中广核退出欣克利角C项目。

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起,英国政府逐步加大对中广核的压力。英国新首相苏纳克上台后,采取了更加直接的行政干预手段。最终,在2022年,中广核宣布退出欣克利角C项目。

中广核的退出导致欣克利角C项目陷入了严重的困境。合作的失败带来了高达60亿英镑的经济损失,原本依赖中广核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项目不得不寻找新的合作伙伴。然而,英国在尝试接触阿联酋、沙特等其他国家后,仍未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这一局面使得欣克利角C项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法国电力公司不得不独自承担越来越大的财政和技术压力

 

随着项目预算从最初的160亿英镑暴涨至460亿英镑,项目的完工时间也一再推迟,预计要到2029年才能完工。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和时间压力,法国电力公司不得不向英国政府求助,希望能够获得财政支持。然而,英国政府出于财政紧缩和政治考量,拒绝了这一请求,使得法国电力公司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本来英国核电站烂尾也没什么值得关注的,但英媒《金融时报》却提到了一句相当厚颜无耻的话,声称“已经结清合同份额的中广核集团拒绝为核电站超支部分买单”——这句话翻译过来,不就是在说中国企业该继续为英国核电站建设买单吗?如此厚颜无耻的言论,英媒居然好意思腆着脸说出口,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所有跟帖: 

这个项目英国政府不投资,就是几个公司之间的经济往来而已。 -hkzs- 给 hkzs 发送悄悄话 hkz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0/2025 postreply 01:13:20

中广核集团有没有收回这160亿投资? -chufang- 给 chufang 发送悄悄话 chuf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0/2025 postreply 08:06:2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