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美关税斗争得失
笔者以为,现在就可以给出结论,中国坚决反制美国关税战,取得了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大胜利。
中美在瑞士与伦敦两次会谈的结果说明,中国的反击动作把握很大,实力绰绰有余,时间点也非常好。评论的人马后炮看会觉得合情合理,时机抓得不错,但当时确实是出乎预料的,资本市场都没有想到。
实际上,特朗普4月2日在美股收盘后发动“解放日”行动,4月3日美股标普500指数大跌4.84%,上证指数下跌0.24%、恒生指数下跌1.52%,中国方面反应相对淡定。4月4日中国高调反击,当日标普500指数再跌5.97%;中国股市清明放假,4月7日周一开盘恒生指数下跌13.22%、上证指数下跌7.34%。这说明,资本市场对中国政府的反击完全没有预料到。
这应该是中国政府多年来低调行事,让外界乃至自己人都没有想到。内外部本能地认为,中国政府一般不会主动出击,除非惹到头上来了。多场国际焦点冲突事件,中国都不强出头,两边维持关系。这次特朗普是针对全球出手,并非专门针对中国。过去即使美国专门对中国加关税、制裁,中国的反击也是有限度的,周旋为主,维持“斗而不破”的格局。
但这次中国的反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实际是中美双方首次摊牌式对抗。美国还在和全球多国打关税战,许多结果没定,因此各界还未对这次对抗好好总结。
特朗普在4月8日将中国商品关税提升至84%,4月9日进一步提至125%,中方均同步反制。全球规模最大的一对双边贸易关系,走向事实上的中断。从贸易角度,这是不留余地的。从后续表现来看,特朗普是没牌打假牌,而中国是“不装了、摊牌了”,是真有牌。
贸易中断式的极限对抗没有任何玩花招的余地,特朗普手头的招全都无用,不到一个月就撑不住了。而中国显得“游刃有余”,4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1%,但总出口3156.9亿美元创同期新高,同比增长8.1%;5月出口对美大降34.6%,总出口继续新高3176亿美元,同比增长4.8%。
事实非常明显,中国经济对美国出口的依赖没有多大,远小于外界直觉。而美国不从中国进口商品,经济却陷入困境。中国还实施了严厉的稀土管制,让美方首次感到了被“卡脖子”的痛苦。
让笔者意外的是,4月与5月中国出口如此强大的表现,一些业界新闻却给出的是“不如预期”的报导口径。对美贸易降这么多,总出口还能增长,正说明中国出口实力极为强劲,分散也做得很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比例已跌至10%以下。所谓的“不如预期”到底是什么?难道是和美国不加关税的情况比?
特朗普团队不得不花大量时间与中国谈判休战,5月12日在瑞士达成休战协议,取消84%和125%两次极不理性的撒气式关税,并将4月2日提出的34%关税改为10%,与各国类似,中方同步回撤对美关税。
这次美方回撤幅度之大,出乎全球预料,本以为特朗普多少会搞些施压,姿态性地声称对中国“赢了”。从结果看,以中国强大实力为基础,中美之间已经走向真正的对等谈判模式。美方通过较量,已经能正确评估中国与自身实力,没有继续冒进,而是选择控制损失。
表面上,美国也从5月14日起对中国设置了类似各国的90天谈判期限,到8月12日截止。由于中国坚决的反击姿态,这个期限已毫无意义,美方如果升级施压,必然迎来的是对等反击。5月12日之后,特朗普不再对中国放狂言,甚至显得有些隐忍,风格异常。
从美方人员内部调整情况看,可以断定美国与中国斗争吃了大亏,战略损失极大。一个明显迹象是,5月9日中美瑞士谈判前夕,对中国极为强硬的贸易顾问纳瓦罗不再参与中美对话,美国重要代表只有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代表格里尔两人。直到6月9日中美伦敦会谈,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才加入组成三人小组。
5月23日,特朗普下令对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行“重大改革”,大幅裁员缩小规模。近百名负责中国事务的专家、顾问被清理,传特朗普极为不满。如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沃尔兹的副手黄之翰被扫地出门,表面是因为泄密事件被波及,实则是涉华事务表现太差。
合理判断,特朗普过去受纳瓦罗等“专家”的误导,轻视中国。特朗普在对中国“出狠招”之后,指望看见中国出口雪崩、经济崩溃、社会不稳的惨景。这些都是长期被媒体与“砖家”带歪的极端错误的幻想,根本就不成立,反而让美国在谈判中被动。种种迹象说明,特朗普及其团队已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的实力,不再幻想。
甚至可以说,特朗普与贝森特等人,在某些方面转向了与中国合作的思维。如特朗普近期多次提到访华,贝森特说计划在未来几周内与中国对口官员会面,讨论中美在贸易及其他议题上的合作。而这正是中方一直强调的“合则两利”。
1953年7月,“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板门店的停战协议上签字
在中美谈判史上,谈成这样,上次还是朝鲜战争。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后表示:“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但这是在军事领域的斗争,也是在中国家门口。在经济与贸易领域,中方处于长期弱势。
美国自19世纪末期成为制造业霸主,经济规模来到全球第一之后,在经贸相关的谈判上,从来就没有落过下风,多次对日本等国下狠手。中美2025年为期1个月的“硬脱钩”式关税战巅峰对决,让人们首次意识到,美国在贸易斗争中居然已经弱于中国了,很快就挺不住了。
美方官员趁中方与瑞士、英国官方会谈时,追过去找机会谈判,被动的囧况不言自明。无论是在瑞士还是在伦敦,中美双方公布的文本都体现了严格的对等姿态。与2020年初特朗普第一任时的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措辞相比,短短五年多情势就已大变,东升西落之势明显。
笔者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格局逐渐清晰,中美2025年的关税战较量,将在历史上留下“中胜美败”的结论,而且在中美长期竞争中,有重大转折意义。此役过后,中方对美方不会再有任何恐惧情绪,无论美方想玩多大,中方都会奉陪到底。
特朗普本人,已经失去了对中国居高临下的气场和节奏感。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能够面对失败,灵活转身,没有蛮干。相信在特朗普余下任期内,美方不太可能再对中国发动如此规模的攻击行动。
在中美谈判中,美方负责的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贸易代表格里尔,与特朗普第一任时的财政部长姆纽钦、商务部长罗斯、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明显感觉不同。
例如贝森特熟悉金融,认识到关税战特别是中国硬脱钩式对抗对美国经济的损害,作为温和派将极端派挤出特朗普团队权力中心。卢特尼克本是强硬派,6月9日新加入对中谈判,应是奔着制裁与出口管制的,但面对中方稀土制裁,美方并无办法,只得撤回新实施的出口管制。2018年中美贸易战,格里尔担任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幕僚长,操盘了对华301贸易调查;但是在2025年的谈判中,更多起的是技术性作用了,不得不考虑中国坚决反击的影响。
中方官员评论,美方参与谈判的官员“专业而勤勉”,出乎预料。这正说明,美方官员应该没有盛气凌人,而是老实解决问题。
在对美谈判取得胜利之后,能感觉到中方气场明显不同了。在与印度、欧盟的几次互动中,中方多次强硬地放话、管控、制裁。
笔者以为,具体的关税税率、贸易壁垒、制裁措施,在中美欧这个层级,得失如何并非关键了,更重要的是气势的变化。美国与中国摊牌式对抗,一个月就败下阵来。中方体现的战力、战意,已经是全球最顶级势力了。在贸易斗争这个层面,中方对全球都会是极具威慑力的,一些国家敢于和美国对抗,对中国却只能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