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6年粉碎“四人帮”开始,到邓小平取代华国锋、废黜胡耀邦与赵紫阳,中共最高层权力更替均属“政变”性质,这些最高权力的易位过程并非通过党内民主程序,如公开辩论、竞选或投票,而是秘而不宣,公众直到胜负已定、局势稳定后才获知内情。因此,文革后中国政坛的一系列权力变动均可称为“寂静的政变”。
海外时评人士吴祚来撰文分析,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共最高层每次“寂静政变”的背后,军方始终是决定性力量。在党内派系争夺最高权位的斗争中,军方的立场与态度往往决定派系斗争结果。由此可得出结论:中共在稳定时期是“党指挥枪”,但在特殊历史时刻,枪杆子反过来决定党的最高领导。今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条例》,与习近平执政以来成立的诸多领导小组不同,此机构的负责人与成员未公开。过去,习近平亲自担任多个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名单也均公开。此前,习近平成立的领导小组,涵盖内政外交、统战与资讯等领域,实质上架空了政治局的集体决策和国务院的行政统筹。无论是“一带一路”巨额投资、雄安新区建设,还是对俄罗斯的“上不封顶”支持,相关政令均绕过政治局与国务院,直接由领导小组执行。这与胡温时代“政令不出中南海”形成鲜明对比,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某种意义上,习近平的“小组治国”废止了政治局与国务院的决策和行政权,类似毛泽东“中央文革小组”另立中央的做法。
新成立的“议事协调机构”有别于以往领导小组,却具有相当权威性,负责“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这不禁令人产生疑问:既然政治局常委本就负责重大决策,为何还要另设机构?推测答案可能是,中共元老已介入高层议事,该机构旨在协调元老与政治局、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国务院及军方,形同多方联席的常设机构,不仅约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还为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及二十一大布局,以确保政权平稳过渡。由此推论,2024年三中全会后,中共内部可能已发生一场秘而不宣的“寂静政变”。
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枪杆子里面发出异样的“声音”。2024年11月29日,习近平军中亲信、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落马的消息公开。仅仅5天后,《解放军报》接连发表系列文章,显然不是基层官兵自发撰写,而是高层刻意安排的“组合拳”。系列文章强调的是:任何人不得违背党性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唯有发扬党内民主,才能维护团结;若不尊重民主,军队就不会围绕其核心凝聚。通过检索发现,2024年12月至2025年7月,《解放军报》未见直接宣传“军委主席负责制”的文章。相比之下,2016至2023年间,该报多次强调“军委主席负责制”,这表明,军队宣传口径已发生显著变化。当枪杆子发出不同寻常的声音,中共高层可能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局,而政变过程仍然是静悄悄的,外界无从知道其中隐秘。
再比照一下九十年代初的一次高层政变,1992年,邓小平在杨尚昆陪同下南巡,发出“谁不改革谁下台”的警告,针对江泽民的左倾倒退。同年3月,杨白冰代表军方表态,称军队是改革开放的坚强后盾,《解放军报》发表社论《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这是一场“和平政变”,军方的声音决定了派系斗争的结果。若33年前军方高层发出的声音是为改革开放护航,那么此次《解放军报》四篇专论,是否在强力反对最高领导人的核心集权?这是否预示著中共将终结个人专权,重回集体领导的共治模式?由此也许可以推论:最新“中央议事协调小组”的设立,正是这一声音的体现,强调集体领导,而非个人独断。协调机构成立前后,一系列的迹象也在映证习近平的威权受损,常委们在一些重大活动中各负其责,过去元老的部下也开始受到重用,为四中全会召开,甚至为中共二十一大召开的谋篇布局已然开始。
文章最后写道,从去年7月三中全会及北戴河会议传言,到11月苗华落马,再到2025年“中央议事协调小组”设立,时间跨度已超过八个月。种种非常态迹象令人推测,中共内部可能正在发生又一场“寂静政变”,与曾经发生的政变有诸多相似之处。习近平的个人崇拜、决策专权、在军队快速安插亲信,以及对元老的高级别监控,导致经济危机和派系利益严重受损,达到无法承受的严重程度,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外交关系严重危机的状态下,政治元老、不同派系、利益集团及军方可能联合反制发生政治大变局,也是必然的事情。如今,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正在静悄悄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