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said:
乌克兰在马达西奇(Motor Sich)收购案中采取了多项关键措施,核心是阻止中国企业对马达西奇的收购。以下是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乌克兰方面的主要举措:
事件背景:
-
马达西奇(Motor Sich):乌克兰一家历史悠久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是前苏联时期重要的军工企业,尤其擅长制造直升机和飞机发动机。
-
中国买家:中国企业——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Skyrizon),希望通过投资或控股的方式收购马达西奇,以获取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推动中国国产航空发动机发展。
-
时间线大致如下:
-
2016年:Skyrizon开始收购马达西奇股份。
-
2017年: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开始调查该交易,认为此举威胁国家安全。
-
2020年:中国企业向国际仲裁提出索赔。
-
2021年3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政令,正式冻结并国有化马达西奇。
-
乌克兰的关键举措:
-
国家安全局(SBU)介入调查(2017):
-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了部分股份,阻止中国企业实际控制马达西奇。
-
表示担忧技术外泄可能影响乌克兰的国防能力。
-
-
暂停和冻结交易:
-
乌克兰法院多次裁定冻结股份,阻止中国投资者接管管理权。
-
政府通过法令直接阻止交易完成。
-
-
引入国家安全审查机制(2021):
-
泽连斯基签署新法律,对外国投资设立更严格的安全审查程序,特别针对关键国防领域。
-
-
国有化马达西奇(2021年3月):
-
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决定将马达西奇收归国有。
-
称此举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防止战略性技术被外国控制。
-
-
国际仲裁诉讼:
-
面对中国企业高达45亿美元的索赔,乌克兰政府坚称自身行为正当合法。
-
中国外交部多次表示不满,称希望乌方依法、公平对待中国投资者。
-
乌克兰为何这样做?
-
国家安全考量:
-
马达西奇的技术对于乌克兰国防工业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与俄罗斯冲突日益紧张的背景下。
-
-
地缘政治压力:
-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曾公开表达对马达西奇出售的担忧,乌克兰需要维护与西方的合作关系。
-
美国政府还对参与收购的中国企业及相关人员实施了制裁。
-
-
防止技术外流:
-
乌克兰担心其高端航空发动机技术流入中国后,会削弱其在国际军事工业中的战略地位。
-
总结:
乌克兰在马达西奇收购案中,出于国家安全、地缘政治以及技术保护的考虑,坚决阻止中国企业的收购行为,并最终将该公司国有化。这一举动引发了中乌之间的外交争议,也暴露出乌克兰在中美博弈中的微妙位置。
如果你想了解中方的反应,或国际仲裁的进展,我也可以进一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