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共装备约270至300架各型轰-6系列轰炸机。这是公开资料和军情分析机构的综合估算,具体数量因涉军事机密可能有浮动。
各型号数量估计(截至2025)
型号 | 数量估计 | 部署单位 | 主要任务 |
---|---|---|---|
轰-6H | 约40–50架 | 空军 | 常规空射导弹平台 |
轰-6K | 约120–150架 | 空军 | 主力远程巡航导弹平台,核心打击力量 |
轰-6J | 约30–40架 | 海军 | 海军反舰型,改进自K型 |
轰-6N | 约20–30架 | 空军 | 可加油型+空射弹道导弹平台 |
轰-6M/轰-6G等旧型 | 退役或少量训练用途 | - | - |
注:旧型号如轰-6A、轰-6E、轰-6D大部分已退役或转为靶机/训练用途。
关键说明
-
轰-6K是主力:具备现代化航电、数字座舱、远程打击能力,可携带6枚KD-20、YJ-12等远程导弹。
-
轰-6N为战略突破:可空中加油,具备携带空射弹道导弹(如DF-21空射型)或高超音速武器能力。
-
轰-6J由海军航空兵使用:专注反舰作战,主要部署在东海、南海方向。
-
生产持续进行中:轰-6N与K型仍在小批量改进生产,表明解放军尚未完全转向新一代轰炸机(如“轰-20”)。
一、YJ-12(鹰击-12):高超音速“航母杀手”
项目 | 内容 |
---|---|
类型 | 高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 |
首次公开 | 2015年(阅兵与珠海航展) |
速度 | 高达 Mach 3–4(末段飞行) |
射程 | 空射型约 400–500 公里;舰射/岸射型约 250–300 公里 |
平台 | 轰-6K/J、歼轰-7A、055/052D、卡车岸基发射车等 |
导引系统 | 惯性 + 北斗/GPS + 主动雷达末制导 |
弹头 | 高爆穿甲(据估~200–400公斤) |
特点 | 超高速突防、末段高机动、目标识别能力强,专打大型水面舰(如航母) |
战略意义:
-
被誉为“中国版的Kh-31 / P-800超音速导弹”,但射程更远;
-
能打击美军“宙斯盾舰”或航母战斗群;
-
高速使敌拦截时间极短,反应窗口不足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