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口碑,是怎么在中国崩塌的?
6月22日,美国出动轰炸机轰炸了伊朗的核设施,将中东拉到了全面战争的边缘。本来,很多人以为,面对美国和以色列的蛮横轰炸,善良的中国网友会一边倒地同情伊朗,支持伊朗。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中文网络中,却充满了对伊朗的嘲笑!这两天,“升旗外交”“雷声大雨点小”和“内部筛子”,已经成了伊朗的新标签。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伊朗现在被炸成在这个样子,完全是咎由自取。那么,伊朗口碑,是怎么在中国崩塌的?1 中伊外交史说个冷知识,在中国建国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伊朗其实是和美国、以色列穿一条裤子的。因为那个时候是巴列维国王当政,凡事唯美国马首是瞻,所以中国和伊朗也没有建交。一直到1971年,中美关系回暖,伊朗才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一开始,巴列维出于抗苏的需要,挺重视对华关系,专门派了王后和首相访华,两国关系迅速升温。不过呢?1978年,巴列维王权摇摇欲坠之际,中国领导人访问了伊朗,这被很多教士认为是在为国王站台。所以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伊斯兰政府的报复马上就来,不仅限制了中国外交活动,而且还出现了反对中国的游行。一直到1984年,两国关系才算恢复。不过等两国关系真正热络起来,还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那个时候中国对石油需求量激增,出于石油供给安全的角度也不能总指望俄罗斯、沙特这些国家,必须开辟一个新的石油进口渠道。巧了,那时候伊朗正发愁国际制裁,家里有大量的石油卖不出去,二者一拍即合。2002年3月17日,中伊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原油贸易长期协议》,正式确立了以石油为基础的外交框架。此后20多年,石油合作,一直是双边关系的主题,也是双方的最大公约数。伊朗得到的是制裁之中宝贵的石油出口机会,中国得到的是打折的廉价石油。伊朗石油有多便宜?看一组数字就知道。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1.085亿吨石油,稳居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国的第一名,平均价格是每吨4045元。第二名是沙特,一共进口了7864万吨石油,平均价格是7027元。第三名是从马来西亚改头换面的伊朗石油,一共7038万吨,平均价格是3851元。你看,伊朗石油竟然比已经打折出售的俄罗斯石油还便宜!所以,伊朗一直是中国石油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把伊朗放到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个外交位置上。此外,伊朗长期遭受美国及其盟友的严厉制裁和遏制,中国则面临美国在贸易、科技、地缘等全方位的竞争与围堵。这使得两国在维护各自主权和发展利益方面存在一定的共同语言和合作空间。但是你发现没有?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伊关系,并不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