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音--在浓缩铀上,伊朗为什么那么轴?

来源: 2025-06-28 20:28:0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926年4月25日,礼萨·汗以波斯历史上第一位行伍出身的君主身份,将古代帝王象征的“巴列维”冠冕戴于头顶。

1927年10月1日,他断然宣布废除列强在伊朗享有的治外法权、最惠国待遇等不平等条款,收回关税自主权。1931年颁布《对外贸易专营权》,宣布国家垄断对外贸易,在经济危机狂潮中为本国经济筑起防波堤。这些举措,彰显了一个决心摆脱半殖民地枷锁的君主形象。

1935年,一道敕令震动世界:国名正式由“波斯”(Persia)更改为“伊朗”(Iran)——“雅利安人之地”。启用古称既是斩断殖民烙印(西方坚持使用Persia),更是向纳粹德国递出的战略橄榄枝。

他的“西方化”指令更为激进且充满强制色彩。1928年废传统头巾改戴“巴列维帽”,1936年又强推欧式礼帽。同年,更以国家暴力推行妇女“去面纱”运动,警察当街强行摘除女性面纱。这种粗暴的世俗化在虔诚的马什哈德市引发流血冲突,1935年7月与1936年的两次大规模抗议均遭军警残酷镇压。尽管他也鼓励妇女进入公共领域工作,允许政府机关雇用女性,但强制手段带来的社会撕裂远大于解放。

1941年,当英苏军队铁蹄踏入伊朗,这位依靠强权维持统治的“现代沙阿”便迅速黯然退场,其仓促打造的现代化工程也显露出根基的脆弱。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伊朗的战略位置使其成为盟军援苏通道。虽然礼萨汗选择'中立”,但是其亲德立场尽人皆知。当英苏要求驱逐五千名德国专家时,礼萨汗的拒绝词充满悲壮:“他们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血液”。

而英国和苏联则不会再等待,他们决定以武力清除礼萨汗朝廷的亲德国势力,对其”去日耳曼化”,“去雅利安化”。同年8月,英军从波斯湾登陆,苏军自高加索南下,两周内兵临德黑兰。9月16日,礼萨汗在英苏最后通牒下签署退位诏书,将王位传给21岁的儿子巴列维,自己带着一小袋伊朗国土流亡南非。

1953年伊朗政变(在伊朗又称莫尔达德月28日政变[3])是指由英国和美国情报机构在1953年8月19日策动推翻伊朗王国民选首相穆罕默德·摩萨台的政变,美国中央情报局代号为阿贾克斯行动[4]。政变使沙阿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由立宪君主变成倚赖美国支持在位的当权人物,直至1979年2月被推翻[5]。

1951年,领导伊朗国会内民族主义议员的摩萨台提出的国有化伊朗石油产业议案得到国会几乎一致的通过。过往伊朗的石油一直由英属的英伊石油公司控制[6],

摩萨台被捕,经过军事法庭审讯后以叛国罪作出判决。1953年12月21日,摩萨台被处以三年徒刑,及后被软禁家中直至逝世[15]。摩萨台的支持者也遭到围捕、监禁、拷问及处死[16]。

 

巴列维在政变往后的26年里作为民主的君主统治国家,直至1979年被苏联支持的革命推翻。美国推翻伊朗民选政府所得的实际利益包括伊朗的石油财富[17],并且坚决制止了伊朗政府投向苏联的可能性,后者的动机引起了史学家的争议[18]。美方持续支持沙阿,帮助沙阿训练他的秘密警察组织萨瓦克[19]。该政变被认为造成伊朗和中东的反美情绪高涨[20]。1979年发生的回教颠覆废黜了亲西方的沙阿,建立持反西方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21]。

1978年1月7日,官方报纸刊文诽谤霍梅尼为“英国间谍”,引发库姆神学院抗议。

 

在他要求官方报纸刊登这个污蔑霍梅尼的文章的时候,新闻主管和报社主编都是反对的,

1978年圣诞夜,美国驻伊朗大使沙利文向白宫发出密电:“国王已无能力控制局面”。

伊朗群众是如何反感美国的,他们称呼巴列维为“美国国王”,“美国的武器,国王的兵,就是来杀我们的”。大势已去,收留巴列维,导致大使馆都被端了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