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 长城两巨头开始围攻比亚迪: "“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

两巨头开始围攻比亚迪

吉利、长城,开始联合围攻比亚迪了。

在2025中国重庆汽车论坛上,吉利控股副总裁杨学良突然对比亚迪发难。一边称赞长城董事长魏建军是正义的吹哨人,另一边呢?猛攻比亚迪“常压油箱”事件。2年前,正是长城第一个出马,在比亚迪风头最盛的时候,举报了比亚迪的“常压油箱”事件。可监管层收到举报以后呢?立案确实立案了,但调查结果却一直没有公布。

魏建军、杨学良都公开喊话,这事必须要有一个定论。究竟是违法了?还是没违法?如果“常压油箱”不违法,是不是其他车企也能这么玩?要是其他车企不能这么玩,为什么比亚迪可以?

杨学良直接猛批:“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这就不只是批评比亚迪了,更是批评监管方了。可两年前,吉利怎么就不站出来,支持长城呢?为什么时隔两年之久,吉利才公开支持长城?甚至,要求监管方给出一个公论。这背后的根源就在于,吉利要对比亚迪发起总攻了!

 

 

而比亚迪呢?单纯看国内销量,增速已经大幅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了。造成这种原因的第一大对手,就是吉利了。在这个时候,吉利再给监管方上上强度,逼迫监管方对“常压油箱”事件,做出一个公正的结论,那吉利就有望进一步蚕食比亚迪的份额。第一个举报比亚迪的是长城,但真正吃到比亚迪红利的,却是吉利!

 

大家都是造车的,比亚迪“常压油箱”事件,几乎很难翻案。但监管层迟迟不做声,这时候,吉利配合长城一起施压,这个案子继续拖,也拖不了多久了。各方都在等一个答案。而且,全球汽车产业已经进入“过剩”阶段,竞争进入白热化了。吉利都宣布,不再新增汽车厂了,就算扩张,也将采取并购海外工厂的方式。因为继续扩建工厂,全球汽车产能都要过剩了。

它背后所反映的仍旧是,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了“你死我活”的存量竞争。今年4月份,自主品牌渗透率都已经攀升到70%以上了,就连特斯拉都进入“下乡补贴名单”了。你多卖一辆,我就少卖一辆。就算挤压合资份额,空间也不大了。在这种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长城、吉利联合围剿比亚迪,但真正被淘汰出局的,反而更可能是合资车。其实,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这一步,合资车已经趋向于少数化了,不是主流了。

 

“常压油箱”事件,如果不能给出一个公论,它大概率会被各大车企,轮番拿出来,反复鞭笞比亚迪。这种时候,监管方站出来,一锤定音,错了就罚,没错就让比亚迪沉冤得雪。反倒可以让比亚迪走出“常压油箱”的困境。

终究是自家的孩子,就算犯了错,也不是不能接受。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