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是,特朗普的言论与政策总是与其个人立场、政治策略或舆论焦点相关。他对哈佛大学的成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 哈佛从来都是作为“精英象征”的标签
哈佛大学常被视为美国精英教育、自由主义倾向和“建制派”(Establishment)的代表。特朗普的政治形象一直以“反建制”为基调,批评哈佛则是他对传统精英阶层不满的一种必然延伸。
在保守派选民中,部分人对常春藤盟校的“左翼主导”氛围存在反感,特朗普的批评和打击意在巩固这一群体的支持。
2. 具体事件的直接冲突
新冠疫情应对的争议。2020年疫情期间,哈佛大学曾因接受联邦中小企业救助资金(PPP贷款)引发争议。尽管哈佛后来退还了资金,但特朗普公开批评该校“不当占用资源”,称其拥有巨额捐赠基金却申请援助“不光彩”。
政治立场的对立。哈佛师生和校友中自由派占多数,且多次公开反对特朗普的政策(如移民、环保等)。小肚鸡肠的特朗普获得权力后必然通过各种打击哈佛来报复政治对手。
3. 舆论战与转移焦点
特朗普擅长通过攻击高关注度目标(如媒体、名校)来引导舆论。哈佛的知名度使其成为容易引发公众讨论的靶子,批评和打击哈佛意在转移公众对其他议题的注意力。例如,在司法案件或选举压力增大时,他可能通过挑起文化战争(如批判“精英教育”)来动员基本盘。
4. 个人经历与情感因素
特朗普本人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但他与学术精英圈关系疏离,甚至多次贬低“纸上谈兵”的专家。这种对立情绪可能延伸至对哈佛的仇视。
此外,哈佛校友(如奥巴马、拜登)多次成为他的政治对手,间接强化了他对哈佛的负面态度。
5. 更广泛的教育政策分歧
特朗普推动削减科研经费、限制留学生签证等政策,这些与哈佛等研究型大学的利益存在严重冲突。他对哈佛的打击可能也是他推行高等教育整体政策立场的一场先头战。这体现在特朗普对其他名校的一些批评。比如:
耶鲁大学:称其“过度政治正确”。
普林斯顿大学:质疑其课程设置“去殖民化”。
总之,特朗普对哈佛的打击既符合其“反精英”的人设的政治主张,也能有效煽动保守派选民的情绪,更带有个人的情绪。彰显出特朗普“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独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