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直接例子的就是半导体方面,如果是领先应该是美国政治上领先,现在以美国的政治上的优势不准同盟国对中国出口技术设备,谁都知道半导体设备方面荷兰的ASML的光刻机具有垄断地位而非美国,具体到芯片加工则是台积电也非美国,而材料方面则是日本,美国似乎设计方面领先但是好像也不多,而中国则是全产业链虽然不是最先进但是有潜力追上最先进,美国领导下的盟国对中国禁运似乎促进了中国追赶过程。老川任期有四年,据说中国离世界一流水平也就四,五年的距离。贸易战最后是make 中国半导体制造业great也不意外。
美国机器人制造样品展示令人印象深刻但是中国则是已开始大规模商品化了,中国造的实用机械狗2000美元左右,美国制造的以Boston Dynamic为例好像至少几万美元,智能方面中国的东西也许比美国样品差点,例如例如与人交流方面,但是好像差的不多,Telsa生产智能化似乎比小米先进不了多少,Tesla的生产线上的工人比率就大于小米生产线上的工人(小米差不多两个研发人员对应一个生产线上的工人)。美国手机软件对中国封杀,促进了中国的鸿蒙出现,虽不好说最后结果如何但是以中国庞大的市场对Android的挑战是明显的,这方面软件强者如windows对android的挑战都没成功,但是华为的鸿蒙目前已有了几亿的用户群。
再说飞机,从去年珠海航空展以及后续的情况来看,中国似乎已经有了跨越了五代战机的样品展示而美国这方面还没有太成熟样品。以前老说中国航空发动机如何没戏,但是最近流露出来的信息似乎中国已突破这个技术难关。
最后是汽车,中国电动车工业的确是弯道超车了,汽车工业曾经是美国强大的标志,也是日本成为工业强国的标志,现在中国电动车是否预示着中国将来在贸易战的结果。老川偏好以内燃机为主的汽车工业似乎有点怀旧的情怀。其实就连美国本土,不论美国政治风向如何,使用电动车的人还是年年大幅增加。电动车比燃油车的优势太明显了,这点在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明显,电能获取方法多种多样,从最便宜的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到高技术的核能,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受传统的能源的制约,就连贫瘠的沙漠地区也可以被利用,如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就是如此,燃油就不一定了,从石油开采到提炼,到最后运输到最终用户手里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任何环节出问题都是麻烦。电动车不但可以克服过长的产业链问题,而且混动技术还能吸收传统能源的优势,当年日本车是靠在美欧两大市场上所向披靡最后成为世界造车老大,中国电动车尽管在美,加市场被禁,还面对欧州市场壁垒,照样成了世界造车一哥,根据以往经验技术进步靠市场迭代会发展很快的,而且会催生新的产业,目前中国电动车在世界市场上以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我就注意到美国用户对中国电动车排斥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