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香港人为何如此痛恨李嘉诚?我操,这家伙还自称过自己是中国人,我去这么不要脸

很多香港人为何如此痛恨李嘉诚? - 知乎

长期处于华人首富地位的李嘉诚终于“退休”了,但在香港众所周知,香港社会长期以来将李嘉诚视为“地产霸权”代表,仇视弥漫在香港的天空。过往,媒体上充斥了各种暧昧的评论、不悦的评论、不满的评论,除了李家御用媒体,几乎没有正面评论。

 

 

 

 

十余年来,李嘉诚身处越来越不友好的社会环境中。2005年,李嘉诚捐赠十亿巨款给香港大学医学院,港大校务委员会一致通过决议,将医学院命名为李嘉诚医学院。此事引发轩然大波,港大医学院新老师生一致不忿几乎同声谴责校方和李嘉诚。

 

虽然校方最后仍坚持将医学院命名为李嘉诚医学院,但这样一件极其普通合乎常规的捐赠命名事件被搞成一起政治事件,扰攘了足足8个月,李嘉诚嗅到了香港人对他的不友好。

 

在香港众所周知,香港社会长期以来将李嘉诚视为“地产霸权”的代表,仇视弥漫在香港的天空。

 

从香港人恨李嘉诚看香港社会贫富分化与断裂

 

从崇拜、赞美李嘉诚到仇恨李嘉诚,香港社会经历了一个断裂的过程。而内地在其中起了些不好的作用,成为香港人转移社会矛盾的仇恨对象。现在连台湾也慢慢成为社会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和社会阶层对立的社会。

美国贫富分化也很严重,香港回归前穷人过得也很苦,现在的美国和当年的香港人为什么感觉不到那么严重的阶层对立,因为那时中国内地对比他们,是极端贫苦的,所以美国人和当年的香港人有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大陆改开之前,香港作为全球贫富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但是让人觉得比较奇怪是,香港人口中骂着“地产霸权”,实际上却对富豪们颇有一种偏爱之情,富豪们被市井百姓亲切地称为“诚哥”“彤叔”“四叔”,像是称呼自家亲戚,不但将他们视为明星、股神一样追捧,还听不得他人诋毁。

现在不这样了。 白手起家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大富豪的李嘉诚作为“香港梦”的亲历者,受到了普遍的爱戴和尊敬。然而,2013年4月,李嘉诚控制的核心企业和记黄埔旗下的港 口管理公司发生了要求改善待遇等的罢工,显示出香港部分民众对他的厌恶感。

香港人为什么恨李嘉诚?

 

“李嘉诚的行为实际上是垄断,这造成了香港人民的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在问及对自己的商业偶像的看法时,宗庆后这样告诉《中国慈善家》记者。


香港人为什么恨李嘉诚,香港人现在很恨李嘉诚。李嘉诚对香港的天然气、水、电力、港口、零售业等行业的垄断,极大地损害了香港地区消费者的利益。

然而,李嘉诚对自己的垄断行为却几无反思。今年3月,在面对多个社会团体的抗议,要求政府创设“李嘉诚税”(即资产增值税、股息税和累进利得税),通过财富再分配解决香港贫富悬殊的问题时,李嘉诚一笑置之。称这正是他多年来加大海外投资的原因,树大招风,引起社会仇富很正常。既然大家不愿意看到他垄断香港,那他就去欧洲、去北美、去内地投资。

香港对商人的社会情绪变迁并不惟一。正如香港政府一名前高官对财新记者所说,民粹情绪抬头是全球现象,对贫富差距不满表达的方式也日趋激烈,香港也不例外。成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是因为经济出了问题。

香港经济与十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

 

过去,香港领着内地走,现在要背靠内地,对中央“礼包”的贪恋渐有沉迷。不论港资在内地的竞争力,还是香港的国际竞争力,均不复当年之勇。以GDP而论,香港在“亚洲四小龙”地位已敬陪末坐。1997年,香港和新加坡的GDP差不多。今天,新加坡的GDP高于香港最少三分之一。

正如曾任香港证监会中国顾问的财新专栏作家叶翔所说,近年香港社会反富豪和排斥内地的声音渐强,核心原因在于香港与内地关系日益密切,但各阶层从中获益程度相差极大,贫富分化进一步拉开,中下层的生活水平反而有所下降。

“过去香港的发展是建立在内地的不发展、不开放的基础上。但现在情况大不同了。”一名熟悉内地和香港政府圈的人士指出。

无资源无纵深,香港从来不缺危机感。30年来,香港对新加坡、台湾、内地城市等的竞争,都有危机感,惜乎这种危机感没有化成对经济社会改善的动力,反而变成冲击性的力量,且不断升级,对政府不满,对财富阶层不满。

处身楼顶的李嘉诚,看法与此相近而有不同,警惕成分更多一些:“新加坡是先天不足,香港则是宠坏了的孩子。香港近来民粹主义升腾,照这样下去,用不了五六年就会面目全非。”

有一点是无争议的共识:香港最重要的还是发展经济。正如一名香港政府前高官指出,纲举目张,香港的纲要,是在内地持续开放下可以立足且有贡献,“香港不要做负债”。

 

以前大家提到李嘉诚,会伸出大拇指赞叹“李超人”,现今香港人最喜欢用的词是“地产霸权”,而他们生活在以李嘉诚为首的霸主阴影之下。一位普通港人描述自己的草根逆袭:“我不得不去李嘉诚的百佳超市买东西,但即使只花一块钱我也要刷卡,让他承担点手续费。”

李嘉诚抛售香港物业被港人骂为奸商

然而,讨厌李嘉诚的人,则将他称为“奸商”、“吸血鬼”、“万恶的资本家”。

2012年8月,在中期业绩会上,李嘉诚表白说:“我对这片土地有特别的感情,自己身为中国人,永远都是中国人。我绝对不会从香港撤资,我说话很少那么坚定。”

他曾经坚称“爱国、爱港,永不迁册”(香港人将公司迁移注册地简称为“迁册”) ,但2013年7月底,李旗下和记黄埔发布公告出售百佳超市一一百佳陪伴了香港人40年,是他们最为熟悉的超市。不过,10月18日,和黄再次公告暂停出售。

2013年10月9日,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已将香港嘉湖银座商场,以58.5亿港元的总价整体出售,国庆长假前,李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电能实业宣布,拆售旗下的香港电灯有限公司。

与 此同时,李家在欧洲的频频收购:从2000 年至今,李家父子布局“购买英国”一一他们已经或者即将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的市场,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 场,以及约5%的供水市场。此外,港口、机场与金融市场业务也在李氏收购范围之内。在欧洲大陆上,李嘉诚还分别以13亿欧元和97亿港元的巨额出资,买下 了奥地利3G通讯业务,以及荷兰最大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35%的股权。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1笔 收购,涉及金额约1868亿港元。这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6.75%。

李嘉诚公司员工罢工 直指其只顾挣钱是“吸血鬼”

2013年4月,李嘉诚控制的核心企业和记黄埔旗下的港口管理公司发生了要求改善待遇等的罢工,持续了约40天时间,成为二战后香港时间最长的罢工。该罢工的领头者何伟航表示,他只是善于赚钱,显示出对李嘉诚的厌恶感。

在香港,显示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2011年达到0.537,明显高于被视为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危险水平的0.4。在此背景下,对于李嘉诚的2个截然不同的评价,或许可以说同时也是折射香港日趋加剧的贫富差距的一面镜子。(来源公众号:壹线城市,黑黑黑杜会)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