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湾上至政客,下至民众多不热衷于统一?
在欧美持续炒作台湾所谓民主共同价值观,频频打台湾牌之际,马英九的登陆无疑对两岸关系,有着一定的缓冲作用。
马英九作为前台领导人,首次回大陆祭祖,一路走来可以看出他的纠结与彷徨,作为在台陆二代,他一面强调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这个中国他指的是中华民国。一面又避谈统一,暗示中华民国的正统传承。
马英九祭拜中山陵,访问南京国民总统府,以及祭祖,表现了他慎终追远,缅怀历史的情怀,承认两岸血脉相连的事实,但也纠结于国民党的历史所谓传承,有不愿被中共大陆所统一的心理表现。
马英九在位时"不独,不统,不武"的两岸政策,实际在这次陆访行程中再次得到体现,他虽倡导"九二共识",两岸属于一个中国,但要让他旗帜鲜明表达两岸统一,仍有难度。
台湾上至政客,下到多数民众,为什么并不热衷于祖国统一呢?
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吧!
1.社会制度以及民众心理不同的原因。
两岸社会制度不同,民众心理也相差巨大。大陆建国后,进行社会组织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联合社,人民公社化,以国有经济为主,以集体组织的形式进行工农业生产,以集体形式进行各种社会群众运动,在社会生产和群众运动中形成了崇高的集体,国家荣誉感,以集体荣为荣,以集体耻为耻。国家观念强烈。
台湾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制,使民众形成"小国寡民"各自为政的松散组织形式,各自追求个人幸福的"小确幸",缺少大陆民众的集体荣誉感,国家观念比较淡薄。
大多数人只关心自己眼前生活的境遇,并不关心统一与否的问题。
另外,台湾受日殖民50年,受国民党,民进党治理70余年,新生代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逐渐背离,民族凝聚力逐渐消失。
2.对大陆社会主义制度的误解,以及自身仍有的优越感。
台湾民众在资本主义民主人权思想的熏陶教育下,一部分人始终认为大陆制度缺少所谓民主,认为他们是直选领导人,而且有言论自由,对大陆的间接选举存在所谓政治上的优越感。
无论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国家,对国家的治理都是由少数精英完成的,直接选举并不比间接选举优越,反而会耗费大量社会人力财力,使选举成为职业政客表演的舞台,并不能体现治理能力的高低。
所谓言论自由必须要有限度,无限的言论自由,反而会出现无休止的相互攻伐,相互缠斗,制造内耗,阻碍社会发展。
在经济上,台湾原为亚洲四小龙,无论个人工资收入,还是人均社会财富都高于大陆平均水平,台湾最低工资5000多元人民币,大陆最低2000元左右,再加上各种社会福利,台湾民众在经济上对大陆仍有优越感。不过这种优越感已所剩不多了。
社会主制度是大政府小社会,权力集中利于决策执行,效率高,能极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难免腐败丛生,需以极大勇气反腐。
资本主义是小政府大社会,权利分散互为制约,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台一部分民众仍对社会主义制度心存戒心,尤其中上产业阶层,惧怕利益得失。
3.台湾政客的私利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台湾宣称中华民国,无论是民进党,还是国民党政客,都以自己能当选所谓领导人为荣耀,把地区领导选举称为"大位"之争,反映了这些政客狭隘的浓厚封建意识,映射出井蛙胸怀,更不用说出任过所谓"大位"的马英九,蔡英文等人,肯定不会同意立即统一,他们认为"一国两制"是把"台湾降格了",认为"国共不对等了",这些看法都反映了他们隐藏内心的个人的私利。所谓民意成了拒统的挡箭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祖国统一的大势不可逆转,当前,我们要继续发展经济,进行社会改革,加强两岸交流,消除两岸误解,当台民众心存的误解及所谓优越感消失,对大陆有更多向往之时,就是祖国自然统一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