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养活地方政府?66个县政府挪用农村小学生餐补偿还政府债务

谁来养活地方政府?66个县政府挪用农村小学生餐补偿还政府债务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个话题,会感到不可思议:“这不废话吗?当然是我们老百姓的各种税收了!”但当你看到这样一个消息:“66个县政府挪用农村小学生营养餐补助20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你还会觉得养活地方政府不是一个问题吗?

老祖宗有句俗话,人穷志短。说的是,没钱的时候,只能顾眼前,只能考虑眼前的办法。官员们难道不知道挪用营养餐补贴是违法的吗?当然知道,但相比于立刻马上要还的债务,这个风险相对更小。因为地方政府一旦违约,再想借钱就难了,想击鼓传花,东墙补西墙的机会就失去了。但挪用补贴款不一定能马上发现。我给这样的政府行为取了一个名称:穷财政下的短视行为!

随着土地财政收入的下降,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日益突出,这样的短视行为会越来越多。在土地出让金收入颇丰的时候,地方政府的出手绝对是阔绰的,官员的规模大幅增加,大项目、大工程各个上马,不做到地区第一,誓不罢休。于是,低回报甚至无回报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项目,成了官员们政绩的黄金衣。

但当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而很多的支出还在的时候,负债问题就浮现出来了。为了偿还债务,很多地方官员不得不练就各种“高超技能”:拖、延、挪、赖等手段,纷纷上场。负的债,毕竟要还。当地方政府自己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其他的可以利用和变现的对象,就成了官员们眼里的香饽饽和唐僧肉。比如,孩子的伙食补贴。

我们很早就听说过,乐山大佛为了当地财政,已经把未来几十年的露脸时间提前预支了,想休息都不可能了。还有的地方,为了财政来源,把路边停车位未来二十年的收益集体打包卖出去了。

在获得财政收入这块,如果要评诺贝尔奖,根本没其他国家什么事。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长远的设计,是只顾眼前的短视政策。这与我们官员因经济和发展的激励,和因有形政绩升迁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的现状是:税收下降,土地出让下降,负债高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努力开源节流,节流不好办,就只能努力创新开流。于是有了各种啼笑皆非的创收创举。

二十年前的罚款、提前缴纳税款等现象,已经在抬头了。这样的矛盾,如果不赶紧解决,那么受伤的将是当地的营商环境、老百姓和地方政府自己,损失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和未来带领人们走出困境的信心和勇气!

这个话题,不是一个戏谑,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如何摆脱财政困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首先,中央政府应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尤其是对那些财政特别困难的地区。其次,地方政府自身也应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开支,提高财政收入的使用效率。

地方政府需要探索多元化的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通过引进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地方经济活力,从而实现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财政监督机制,杜绝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只有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才能真正解决地方财政困境,确保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地方政府需要反思和改革,解决财政困境,恢复政府公信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