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铭记历史!靠十万人力修建的抗战机场,曾驻扎着“飞虎队”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虽然很少有抗战前线的弥漫硝烟,但作为抗战大后方,贵州及贵州人民对抗日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抹杀的。
在贵州17.6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黄平旧州机场无疑是贵州在抗日战争中耀眼的一颗明星.
这座修建于抗战期间的机场,或许许多人对它知之甚少。但谈及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大家都知晓一二,也就是在抗日战争中,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飞虎队”,他们就曾驻扎在这里。
机场的建设先后投入十三个县的民众十万人,上到五六十岁的老人、下至十三四岁的孩子,都被抽调建设机场。由于当时建设作业条件艰苦,挖土、运土、滚压等繁重劳动,都没有机械作业,全靠人力。由于劳动强度极大,生活极其艰苦,卫生条件差等原因,许多民工们在作业过程中就去世了。
建成的机场长度为2200米,宽830米。正跑道长1900米,宽50米;副跑道长1700米,宽30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再次扩建。可停放重型轰炸机70余架,歼击战斗机100余架,僚机70余架,大型运输机60余架。当时机场地勤人员有美军700余人,中国技术人员1000余人,美军飞行人员800多人,中国飞行员300多人,还有一个步兵师、一个高炮团和工兵团等共8000多人。
“正是十万贵州人民用血与肉筑成的机场,一度作为整个抗日战争的‘西南中心机场’使用,为之后的多个重大战役、“驼峰航线”的畅通、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廖尚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