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地方没钱,引发连锁反应

来源: 三河匹夫 2024-06-21 08:18:4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1666 bytes)

地方没钱,引发连锁反应 

 

收税,其实就是税收。

 

最近,很多人明里暗里大概都越发清楚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随着房地产的下行,地方的财政收入锐减之下,各种问题开始变得严峻起来了。

尽管没有特别明确的数字,但我国由于地缘辽阔,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一直都是不低的,有的说是8000万,有的说是6000万,对比我国14亿人口的基数来看,这个比例依然不低。

过去之所以没有特别大的问题,那是因为有房地产在撑着,对很多地方来说,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的50%以上没有任何问题,哪怕是成都这样的超两千万人口大都市,2022年的土地出让金都占到55%。

现在,随着房地产开始走低,地方也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其他方面。

过去,占据我我国税收比重前五的分别是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国内消费税、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个人所得税。

今年国内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年内分别累计同比下滑7.6%和7%。企业所得税、国内消费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分别累计同比增加0.9%、8.3%和1%。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确是不存在所谓的“倒查30年”这个问题。

毕竟企业所得税仅仅增加了0.9%,而国内消费税增加8.3%反而是大头。

但对地方来说,局部性的个别性的查税也的确存在。

最近多家上市公司都收到了补交若干年前的税款通知书,最久的追溯至30年,金额达到数千万甚至上亿元人民币。

6月13日,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该公司近日收到原控股子公司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转发的国家税务总局枝江开发区分局的《税务事项通知书》。

该通知书显示,枝江酒业因未按期纳税申报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费税,被相关部门要求补缴税款总计8500万余元。

微微股份表示,上述税收追溯征收事宜尚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若公司承担补缴上述税收追溯征收款项,将计入2024年当期损益。若不考虑滞纳金因素,经初步测算,预计影响公司2024年度利润总额约8500万元。

维维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

除了维维之外,顺灏股份、北大医药、华林证券、联建光电等多家公司都发布了补税相关公告,其中博汇股份更是被责令补缴5亿元税款,一气之下发布了停产公告。

不难看出,这些和税务总局应该没有多大的关系,这更像是地方因为财政上的困难,不得不在一些历史性的问题上,开始征收所欠。

而怎么收税,自古以来,这就是一个技术活。

和西方经济体不同的是,我国一般采取的是“隐形收费”,即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在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时候,一般都是不可见的,这也导致至今我国大多数消费者,甚至以为自己只有月收入5000以上才会缴税的错觉。

而根据一些律师的说法,“倒查30年税款不属于例行税务稽查,行政税法有一个基本原则是无违法推定,而倒查30年的行为,就属于有罪推定。

而眼下,对一些财政困难的地方来说,让企业缴纳以前的税款,或许能够解决短期内的燃眉之急,但长期来看,最能够增加地方收入的,还是要靠消费去带动。

当地产靠不住,倒查30年税务有损民营企业信心的时候,唯有靠消费拉动税务增长,才是长期来看最可行的办法。

今天的宏观经济,本来就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民营企业来说,更是严重缺乏市场信心,这个时候如果全国各地掀起一股“倒查30年”东风,那么对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无疑是沉重打击。

尽管查税可以帮助一些地方解决短期的“燃眉之急”,但经济发展,显然不能顾头不顾尾。

而各地倒查税款,的确有愈演愈烈之势。

广东佛山的新世界酒店被倒查25年税款,补税90余万元;惠州泰基集团被倒查20年,追缴2000年至2008年偷漏应纳税款5304万余元;青海上市公司藏格矿业被倒查20年,补税款及滞纳金1.8亿;湖南岳阳一开发商被倒查20年,追缴补税罚款更是高达9亿多元。

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这么做到底是利好市场,还是损害市场。

地方的财政困难,显然不该由企业过去的情况去为此买单。

除了地方公司之外,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今年以来多家A股上市公司也被要求补税,有公司收到的补税金额近5亿,也有一家酒业公司被要求补缴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附加等共计8500万元,补税期间自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

尽管这看起来不是“倒查30年”,而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但从今天的宏观经济和民营企业低迷来看,眼下查税反而更让市场“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在一个最不确定性的时代里,查最严格的税,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商榷。

对一个经济体来说,最重要的是商业活动下对未来的可预期行为,眼下各种不确定性密集袭来,而商业活动,最怕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性。

如何收税是个技术活,当地方财政面临困难的是,应该更多想的是去节流,而不是开源,开源也应该从增加社会更多商业活动中来,鼓励消费、刺激消费,而不是靠着在企业身上把过去的历史遗留厘清。

从法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过去欠的当然应该厘清,但肯定不是在宏观经济最低迷、市场最缺乏信心的时候。

在经济好的时候不做这件事,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反而去做这件事,当然不免会令企业怀疑这背后的动机,当动机不是法理而是财政困难的时候,这种猜疑和不确定性或许就会被无限放大。

要查,当然也应该一视同仁地查,不仅仅要查民营企业,更应该查一查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一个都不能漏,一个都不能忘,至少也应该给市场一种一视同仁的信心,这至少还能够最低程度降低这件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企业来说,在业绩利润纷纷受损的情况下,还要掏更多钱出来应对过去的税款,而今天的企业,哪怕是大公司,又哪里来的那么多现金流呢?

地方要开源节流,开源的是在刺激消费上,增加社会更多的商业活动,税收才能够正向增加,当企业信心起来了,才补缴过去的税款也不迟。

而眼下,显然时机未到。

地方的债务、企业的困境,如今两种时机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地方无奈、企业无奈,消费者支出放缓,在面对如何扩大地方收入上,或许我们真正应该重视起来的,还是增加更多的家庭消费和收入。

或许,是时候考虑发钱这一措施了。

当工具箱里的工具应用尽用市场却不尽人意的时候,可能也只剩下发钱这一条路了。

要知道今天这局面越拖,对所有人来说就越不利。

在过去的两周时间里,深圳以及东莞已经有至少7家大型企业倒闭,其中包括深圳建泰橡胶厂、深圳鹏映塑料厂、深圳伟群精密设备、深圳万里印刷厂、深圳威雅线缆厂、东莞寰达运动器械以及东莞永联织造厂。

随着消费环境的低迷,在内需不足,外需壁垒越来越高的当下,再不设身处地给出实际性的方案刺激内需,可能对更多企业来说,眼下仅仅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当企业、消费者都开始越来越谨慎的时候,地方的财政,只会更困难。而叠加历史性遗留下来的庞大债务,地方这数百万亿的巨额债务如何化解,那可能比倒查企业30年,要难得多。

过去的高杠杆,带来了高回报,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高债务。

出来杠杆的,总有一天会还,但不应该是以这种方式。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所有跟帖: 

领袖现在缺钱,只能竭泽而渔了。 -weijiashan- 给 weijiash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1/2024 postreply 08:26:56

地方没钱, 啥地方没钱啊? 标题看不懂。 -iloveCCP- 给 iloveCCP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1/2024 postreply 09:33:2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