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评论文章:5月27日的中日韩峰会,由于中共的继续轻视,实际并非真正的三方首脑会晤,中共总理李强的地位远不如之前的李克强。李强此次参会,更像是中共党魁的一个临时特使。中共与日韩关系不断陷入僵局之时,中日韩峰会本是一次改善近邻关系的良机,但中共似乎仍不屑一顾,等于盲目在周边树敌,完全不顾中国的未来和人民的福祉。
日本、韩国不如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重要?
5月5日至11日,中共党魁习近平曾远赴欧洲访问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然而,5月27日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中日韩峰会,习近平却不愿意参加,由李强代行。
中共党魁似乎更愿意和法国总统互动,希望从欧洲打开缺口,以分化美欧联盟。然而,日本仍是世界第4大经济体,中国与日韩的经济活动量比法国也要大得多。
2023年,中日贸易总额虽然下降10.7%,但仍达到约3180亿美元;中国对日本出口额约1575亿美元,从日本进口额约1605亿美元,相对平衡。
2023年,中韩贸易总额也大幅下降,但仍达到约2676亿美元;中国对韩国出口额约1428亿美元,从韩国进口额约1248亿美元。中国对韩国贸易31年来首次出现顺差。
相比之下,中法贸易2023年虽然继续增长,但贸易总额仅约789亿美元,与中日、中韩贸易不在一个级别上,塞尔维亚、匈牙利对中共的重要性就更低了。如今,中国经济每况愈下,在国际上陷入孤立,中共党魁高调出访法国,却不愿意参加中日韩峰会,看上去逻辑不通。
日本与美国正加强同盟关系,韩国在中美之间也明显倾向美国,国际形势对中共极其不利。中共本应抓紧改善与近邻的关系,尽量拉住日本、韩国,至少要防止两国进一步靠向美国;然而中共却舍近求远,中共党魁可以远赴法国,却轻视日本、韩国。
法国总统马克龙当面敦促中共党魁承诺不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习近平只能含糊其辞。或许中共党魁不愿听到日韩首脑直接提出朝鲜、东海、台湾和南海等问题,干脆回避。
中共内部评估或许认为,没有办法真正阻止日、韩倒向美国,于是基本放弃了与两国改善关系。这实际等于把东亚近邻当作敌人。这样一来,从韩国、日本、台湾、直到菲律宾,中共等于在配合美国及其盟友的第一岛链防御策略,如果还在考虑面子,中共就已经不是一般的愚蠢了。
中共外交何止是僵化
中日韩领导人从2008年开始每年轮流举办峰会,到2012年连续举行了5次。时任中共总理温家宝参加了这5次会议;日本派出内阁官房长官参加,也算总理一级;韩国时任总统李明博则一直亲自参加。之后三国关系一度紧张,会议被中断。
2015年,中日韩领导人峰会在韩国首尔重启,日本改由首相安倍晋三参加,韩国总统更换为朴槿惠,中共时任总理李克强参加。日韩均高度重视,表明都希望改善与近邻的关系,但中共党魁仍不参加。当时中共已开始与美国叫板,不把日、韩放在眼里,仍按惯例由李克强以中共总理的身份参加三方峰会,李克强当时还有党内二号人物的名头。
2016年,韩国部署萨德导弹,中韩关系恶化,中日关系也不睦,中日韩峰会再次中断。
2019年,中日韩峰会在四川成都恢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继续参加;韩国总统更换为文在寅;日韩都继续高度重视。中共在主场举办峰会,但中共党魁仍未现身,还是李克强参加。当时,中美贸易战正酣,中共若明智,应赶紧大幅改善与日韩的关系,但中共似乎没有意识到形势的紧迫。之后,日韩关系恶化,中日关系又难以改善,再加上新冠疫情,中日韩峰会第三次中断。
中日韩峰会第一次重启时,中共的反应明显比日韩慢了一拍;峰会第二次重启时,中共是东道主,但对国际形势仍然缺乏基本判断,没有认识到与东亚近邻关系的重要性。之后,中共还故意隐瞒疫情、散播病毒,试图制造“东昇西降”,结果适得其反。如今,中共岌岌可危,却还没有认清形势。
李强从一开始就没有接住二号人物的头衔,李克强的专机也没能被继承下来,李强外访只能坐包机。5月27日,李强在韩国参加中日韩峰会,中共政治局却在北京开会,李强显得可有可无,中共等于降低了参加三方峰会的级别。
李强在峰会现场大概只能念稿,没有权限和日韩首脑真正磋商。中日韩峰会实际变成了日韩+1峰会,李强与日韩首脑的会晤应该也只能走过场,在双边会谈中不敢乱说话。
中共对日韩假装傲慢,不断上演战狼外交。中共军舰屡次绕行日本,并派航母进入日本周边海域;中共向台湾周边试射的导弹还落入日本专属经济区。如今,日本在西太平洋完全站在美国一边,韩国也很快向美国靠拢,正努力摆脱对中共的经济依赖。中共对日韩只能再打经济牌,但作用却越来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