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公开发表了讲话, 大部分是陈词滥调、无病呻吟. 引导俄罗斯国内民众反乌与反西方的仇恨

针对此事,普京公开发表了讲话,大意为这起恐袭的实施者、组织者和策划者将受到严惩,还宣布3月24日为全国哀悼日。他的讲话大部分是陈词滥调、无病呻吟,外界最关注的是他对肇事者的定性,果然,俄罗斯总统开始了一贯的信口开河,称“乌克兰一侧(为他们)准备了一个窗口,让他们越过国界”。普京在调查还未充分进行的时候,就污蔑乌克兰“给他们准备了一个窗口”的说法,显然是在嫁祸乌克兰。实际上俄罗斯人试图把祸水往乌克兰人身上泼是必然的。这能引起俄罗斯人的愤怒,间接证明所谓“特别军事行动”的正确性。克里姆林宫还能推卸自己没能保护好本国公民的责任。

“ISIS-K”组织这起事件的可能性很大

原因在于,行凶的风险极大,而组织者不兑现承诺的可能性也极大。因此,要招募枪手实施行动的话,招募方和应募方之间必须有基础的信任。一方相信另一方拿了钱会办事,另一方相信办了事能拿到尾款。

那么,这些塔吉克斯坦人,是更会容易相信活跃在家乡、拥有共同信仰和主张的“ISIS-K”呢,还是更容易相信远在三千里之外的乌克兰人呢?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三:ISIS:非常可能

实际上,虽然调查还处于初级阶段,网上也不可能看到所有的信息,但目前我比较相信,就是“ISIS-K”组织和实施了这起暴行。

对此,网上一般有两个疑惑,第一是,“ISIS”一般都比较喜欢搞自杀式爆炸,但这次不是,手法上看来有点差异。也有一些亲俄博主已经指出这一点,认为犯罪手法差异较大;第二是,“ISIS”跟俄罗斯似乎八竿子打不着,这是什么仇什么怨呢?

我尝试简短解析如下:

首先,犯罪手法存在差异,并不是排除“ISIS”的决定性证据。

根据美国的预警,根据嫌犯的交代,行动组织者事先就告诉他们要袭击音乐厅,让他们见人就杀,可见,音乐厅这个目标是一早就选好的。

对组织者来说,既然要干事,干小不如干大。当然是搞得越大越好。

那么问题来了,行动组织者,面对一个音乐厅,会采用爆炸方式,还是枪击呢?

虽然音乐厅也是人流密集的场合,但每个人都有座位,几千人分布在一个扇面上,一个威力较小的爆炸物,能产生的杀伤有限。

2013年4月15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罪犯在马路边观众密集的地方布置了两个爆炸物,炸伤260人,炸死几人?仅有3人。

原因很简单,虽然每年波马都有几十万观众围观,但他们全部分散在长长的街道边,中心爆破的方式,难以形成较大的杀伤。

相反,射击和燃烧起火才是对音乐厅里的人群造成较大杀伤的方式。

2017年10月1日晚10时许,美国拉斯维加斯市音乐节枪击案中,罪犯从音乐节旁边的曼德勒海湾酒店向楼下观看演唱会的观众开枪扫射,当时有多名乡村音乐歌手和约3万名观众在现场,事件导致59人死亡,851人受伤。

可见,专业的恐袭团队,在袭击一座音乐厅时,显然会采用如前的方式,也就是多人枪击,同时投掷手榴弹和燃烧弹,以扩大伤亡。

 

此次事件,音乐厅完全被烧毁,枪击+燃烧,造成133人死亡,153人受伤。可以说,罪犯组织的目标选择以及战术安排,确实相当专业。

 

因此,仅以不是爆炸而否定“ISIS-K”乃真凶,是缺乏依据的。

其次,“ISIS”和俄罗斯,真的无冤无仇吗?

实际上,我们讨论的不是“ISIS”,而是“ISIS”下属的一个相对独立但战斗力同样强悍的组织,“ISIS-K”。

“ISIS-K”和“ISIS”同属极端恐怖组织,且尚在蓬勃成长期。其与“ISIS”最大的不同是,它长期活跃在乌兹别克斯坦到塔吉克斯坦、伊朗东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土地贫瘠、经济不发达、极端宗教思想盛行的地区。

ISIS-K第一次在国际上让人所知,是2021年8月美军喀布尔大撤退时,ISIS-K发起自杀爆炸袭击,导致至少13名美军和169名阿富汗人死亡。到了不久前的2024年1月,该组织在伊朗纪念苏莱曼尼的集会上发动袭击,造成94人死亡,这也是“ISIS-K”第一次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之外的地区发动袭击。

美国表示,自2021年美军从阿富汗撤军以后,其针对 ISIS-K 等阿富汗极端组织开发情报的能力已经减弱。ISIS-K有着发动袭击的历史。本月早些时候,美国驻中东高级将领表示,ISIS-K 可能“在短短六个月内,几乎没有任何警告”,攻击美国和西方在阿富汗以外的地区。

SIS-K为何袭击莫斯科?

这次的ISIS-K选择恐怖袭击俄罗斯,也和该组织近年来一直反对俄罗斯总统相关。据华盛顿研究组织苏凡中心的科林·克拉克表示:“过去两年,ISIS-K一直在关注俄罗斯,经常在宣传中批评俄罗斯”。

由于地缘的关系,“ISIS-K”活动的区域主要是中亚,这与“ISIS”主要活动的中东有一定差异。传统上,中亚游牧民族深受俄罗斯人之苦,谈不上千年血海深仇,但800年还是有的。特别是,苏联入侵阿富汗,当地及周边的少数民族,对俄罗斯那是一个恨之入骨。

“ISIS-K”一直将俄罗斯视为主要袭击目标,其发布的宣传视频多次批评俄罗斯,指责克林姆林宫在阿富汗、车臣以及叙利亚的军事行动“沾满了鲜血”,并发誓要让“异教徒”尝到复仇的滋味。

中国新闻周刊访问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际政治暴力和恐怖主义研究中心高级副研究员兼南亚部门负责人巴斯特,他认为:

“总的来说,这次恐怖袭击可能涉及多个IS相关团体的协调分工,ISIS-K可能扮演核心角色,IS在高加索地区的分支团体参与其中。这是一次比较典型的IS式袭击,袭击者的行为有典型的IS风格”。

回顾历史,俄罗斯近年来不乏大规模的恐袭事件,多数都是民族和宗教极端分子造成的,比如:

2002年,车臣独立武装在杜布罗夫卡剧院劫持了912人作为人质,要求俄罗斯军队从高加索共和国撤军。

2004年9月,车臣武装分子占领了俄罗斯南部别斯兰的一所学校,劫持了数百人作为人质,两天后,围攻以一场大屠杀结束,330 多人被杀,其中约一半是儿童。

2015 年 10 月,一枚伊斯兰国安放的炸弹在西奈半岛上空的一架俄罗斯客机上爆炸,机上 224 人全部遇难,其中大多数是从埃及度假返回的俄罗斯人。

因此,“ISIS-K”对俄罗斯发动此次空袭,其实非常正常。

但是与当初俄罗斯能从容发起车臣战争不同,ISIS-K所处阿富汗等中亚地区,想要通过战争手段扫除恐怖组织非常困难,而俄乌战争依然在进行中,俄罗斯武装部队深陷黑土地泥沼,如何展开反恐行动?普京恐怕有心无力。

以色列去年10月初遭哈马斯血腥屠杀,被杀1200人,被绑架250人后,俄罗斯建议以色列与哈马斯坐下来好好谈谈。这次,也建议俄罗斯政府坐下来,跟“ISIS-K”好好谈谈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