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6,70年代移民组成去年就讨论过一次了,上次主打的妓女/罪犯从良,这次说以精英为主。取中一下才是真的。

来源: 2024-03-11 15:06:1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https://www.xuehua.us/a/5ec26d14b0af2733fb78d465?lang=zh-tw

邁阿密建立於1896年。建立之時只有人口344人。當時這裏的主要產業是農業。到了20世紀20年代,由於擁有景色優美的海灘,大批富有的觀光客湧來邁阿密。這時,邁阿密出現了第一次快速發展。1920年代,邁阿密的人口超過了3萬。

以後,邁阿密雖然一直在穩步發展,但一直到1960年,這裏仍然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地方,根本看不出來會成爲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超級大都市。

1959年,發生了古巴革命,菲德爾·卡斯特羅成爲古巴統治者。大量古巴流亡者渡海逃往美國佛羅里達。邁阿密的大部分地區都對古巴流亡者表示歡迎。於是,邁阿密成爲古巴流亡者集中的地區。僅1965年一年,就有10萬古巴人通過每天兩次的“自由航班”從哈瓦那來到邁阿密。

雖然這些難民中的一部分屬於原來古巴社會的中上階層,但由於出走倉促,根本無法大量攜帶自己的財產。他們往往只攜帶有少量隨身的財物,在一片慌張中來到了美國。其他的大部分難民則比他們的條件更差,往往是身無分文地來到了美國。他們甚至都不會說英語。這些人肯定不符合值得期待的投資移民的標準。在許多人看來,大量吸收這樣的移民只能意味着災難和混亂,甚至是國家的分裂。

整個六七十年代,古巴人都在大量湧入這個城市。邁阿密的沿海地區已經被稱爲“小哈瓦那”。甚至,這裏通行的語言不再是英語,而是西班牙語。

由於美國對古巴限制移民外出的政策一直持批評態度,1980年,卡斯特羅決定給美國人一個教訓。這一年,古巴政府忽然放開對一個港口——馬裏埃爾港的控制,於是,有15萬古巴人通過這裏一次性渡海到達邁阿密。這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非軍事渡海行動。跟1960年代的那批難民相比,這批難民不但更貧窮,而且其中充滿了囚犯、精神病患者和妓女。卡斯特羅通過這次偷渡事件,清除了國內大量的罪犯和精神病患者。

此後,1994年,古巴政府又一次放鬆了海岸巡邏,於是,又有好幾千名古巴難民來到了邁阿密投親靠友。

除了古巴難民以外,1991年的海地政變又使得大量海地難民湧入這個地區。這次難民潮的結果是,邁阿密除了原有的西班牙語社區以外,又出現了一個被稱爲“小海地”的社區。1990年代,海地語即海地克里奧爾語出現在公共場所和選舉期間的選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