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又大跌了?外资近三日还在拼命出逃…
又大跌了!
今日A股,很多大票、蓝筹股继续螺旋式向下,不断新低,只剩少数题材小票勉强活跃。绝大多数股民、基民再次“关灯大面”。
不夸张的说,很多人真的是从年头亏到年尾。用一个字或一句话回忆这即将过去的2023A股,你会写下什么?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一边是骂上热搜的A股,一边不断新高的印度股市。昔日的“阿三”蜕变成今日“三爷”,到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为啥又跌了?
三千点,真是A股逾越不去的关卡,是股民经久不息的梗。
至收盘,今日上证指数跌1.15%,深证成指跌1.54%,创业板指跌1.66%。上证继续回到3000点下方,两市个股跌多涨少,近3600家个股飘绿;今日两市成交额不足7700亿元。
值得重视的是,今日北向资金净卖出近100亿元,且近三日北向均是大卖。
板块方面,大消费股表现低迷,酒店旅游、食品、白酒板块领跌,泸州老窖、锦江酒店跌超5%。医药板块涨幅居前,新冠特效药概念领涨,金陵药业、通化金马、莎普爱思涨停。国企改革概念掀涨停潮。
总的来说,就是很多大票、蓝筹票螺旋式向下,不断新低,只剩少数题材小票勉强活跃。
这两天,不少投资者刚看到一丝希望的苗头,但A股又一次大跌犹如突然浇了一盆凉水!
为何会这样呢?
大票不好,蓝筹乏力其实就是经济基本面最好的映射,此前付鹏也曾提到过,沪深300的趋势大致就是经济的趋势。
这一年的经济太困难了!
昨日会议坦承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包括但不限于,“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上周六公布的11月-0.5的CPI更是让不少人惊恐。
如果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即核心CPI,核心CPI更加反映价格变动情况,11月核心CPI环比下降0.3%,为近一年来最大降幅。
此外,PPI的环比同比都是负值,反映了生产端也是通缩,无论是出厂价格还是购进价格,都表现为T缩。
这些均表明当前中国经济“T缩”已是不争的事实。T缩的根源是生产过剩+消费不足同时出现,反映宏观经济不景气,也就是昨天会议提到的经济问题。
所以反弹总是短暂的,向下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
印度股市为何从“阿三”变成“三爷”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就在前天,印度SENSEX30指数盘中突破70000点创历史新高,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的全球第五大股市。
从2020年3月疫情低点后算起,在印度两个交易所上市的证券市值已增长2倍,今年将创下“八年连涨”纪录。更牛的是,30年来印度孟买指数涨幅近百倍,这一超级长牛的起点是1992年的改革。
印度SENSEX30近日走势
外资正在疯狂逃离A股,涌入印度股市,来自高盛数据显示,今年外资净买入印度股票超过150亿美元。对比A股,8-10月,A股净流出1720亿(6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A股投资者对于印度的称呼,也从起初不屑的“阿三”,到“三哥”,再到尊称一声”三爷“。
说白了,还是制度问题!人家是“真投资”,大A是“真缅北”!
从规划来看,印度股市的整体规则设计更趋近于国际通用规则,可信度高,外资更愿意投资。
从管理来看,印度股市宽进严出,上市容易,但退市严格,财务造假什么的,一旦发生,直接退市。A股常见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之类被查出,直接就干掉了。
中国退市标准主要包括了净利润、净资产与营业收入三个指标,印度则对收入、利润、 现金储备、有形资产以及分红情况等反映公司财力的指标均有关注。 印度标准更注重公司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力。
除此之外,公共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于25%也要退市,股票流动性不足也要退市……这样一来,好公司的比例就大大提升了。
孟买交易所在 2001-2010 年间退市1522家,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被交易所强制退市555只,多个年份退市公司数比IPO公司还多。
A股呢?2018-2022年,IPO高速推进,上市公司分别新增105家、203家、434家、524家、428家,退市股只有5家、10家、17家、20家、42家,就这样我们还在自夸退市制度越来越严格。
中国现行的退市制度需要经历较长的过渡期,这在印度也是不存在的,只要经专门小组决议通过,其决议在 15 日申诉期过后立即生效。
此外,印度股市通过退出价格的制定机制保护投资者权益,被强制退市的惩罚非常严厉,并且落实到上市公司董事及发起人个人。
涉及到二级市场方面,印度投资者也更注意保护散户,印度股市机构实行的是t+3,而散户实行是t+0,散户比机构有更大的主动权,一旦发生什么风吹草动机构根本跑不了,散户可以优先跑,所以这些机构不敢瞎搞,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最近,经济学家刘纪鹏呼吁:等制度上完成了调整和改变,大家再考虑入市A股,他表示:
A股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监审分离,注册制由一个"老子审"变成了三个"儿子审"。这种新现象的出现使得监审分离问题愈发严峻,因为现如今的问题是三个交易所在盲目IPO(首次公开募股)中打破了传统的供求关系,全都在融资端盲目进行低价竞争,全都在为大股东的减持服务。
说得真好,可惜不久之前,刘先生被禁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