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以色列陆军建军时沙龙即为其指挥官之一。作为军人及军官他参加了1948年的独立战争,于亚历山德罗尼旅中担任排长,参加多场战斗,其中包括宾农阿莱夫行动(Bin Nun Alef)。他在101部队的建立、反扑行动、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1967年六日战争、埃以消耗战争及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国防部长,沙龙亦指挥了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
沙龙被认为是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以及最伟大的战略家之一[4]。在其指挥六日战争中对西奈半岛的突击及赎罪日战争中对埃及陆军第三军完成合围后,以色列民众赋予其“以色列之王”这一称号。
沙龙从军队退伍之后进入政界,加入利库德集团,并于1977年至1992年及1996年至1999年在利库德领导的政府中担任职位。2000年沙龙当选利库德集团党首,并于2001年至2006年担任以色列总理一职。
1970年代至1990年代,沙龙支持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及加沙地带进行以色列定居点的建设;然而在其就任总理后,沙龙于2004年至2005年推动了以色列自加沙地带的单方面撤离。利库德集团反对这一政策,由此沙龙于2005年11月退出该党,新建前进党。外界预测沙龙将会赢得下一届大选,并通过一系列单方面撤离行动“将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地区大部撤出”[5][6][7]。2006年1月4日沙龙中风昏迷,陷入持续性植物状态,直至2014年1月11日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