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冠疫情的反思之一:中国人应从封控隔离政策失败,反思高压管制模式的弊害,并摒弃相关理念、政策、行为

来源: 革命军中马前卒 2023-09-14 09:53:2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512 bytes)

虽然本次放开封控后,中国各地都出现大规模死亡,但是大多数中国国民并不愿意再被封控,而是乐于共存。除夕元旦,全国各大城市人潮涌动,说明了民心所向。这也意味着国人默认和接受了高强度封城隔离政策的失败/弊害,表达了对侵害权利的封城隔离政策唾弃、对自由生活的强烈追求。

因此,中国国民应该认真反思本次疫情的教训,明白高压管控、封锁隔离,以及其他类似的反人权手段,并不总是能取得胜利。六四后,中共政权主导的、以“稳定压倒一切”和“低人权优势”为主要特征的“中国模式”,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这其实是侥幸,中国人却似乎当成了成功的诀窍。无论是发展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卫生防疫,凡是重大事情皆鼓吹不惜代价、牺牲权利和自由换取目标达成。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从经济上的血汗工厂到教育的衡水模式,从强制拆迁到移民并村,从严酷计生到粗暴环保,都是类似逻辑。而这些行为虽有一些成就,但是代价太大,如果把人权因素算入,是得不偿失的。

本次防疫也是这样的模式,中共不惜把全中国人民关起来,从国家、城市,到小区和家庭,都闭锁静默,试图以此以达成“清零”。结果三年抗疫以彻底失败告终,也是给盛行多年的“中国模式”一个沉重打击。

从这场损失惨重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防疫中,中国官方和民众都应该有更多反思。不仅防疫不能再如此行事,经济发展、教育医疗、基建住房、环保,都不能再这么粗暴、反智、罔顾人权,而应该采用相对温和的方式,将整体和长远利益,与个体权利和当下生存并重考量,因势利导、科学理性,坚持人道主义。

例如通过严酷纪律和高强度学习提高高考成绩而闻名的“衡水模式”,就应该有所改变了。中国各地中学尤其效仿“衡水模式”的学校,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和自主,而非让学生每天只睡不到六个小时、从早上5:30学习到晚上10:30,连吃饭都限制在20分钟之内。这太过于摧残人性和伤害身心。虽然“衡水模式”的形成,涉及到许多更根本问题,但还是要想方设法想办法卸掉过重的负担,避免陷入毫无建设性的“内卷”之中。

虽然我非常明白,习近平和中共出于维持统治等原因,大抵不会在各种政策上放松管制,仍然会通过指令型政治经济社会政策,压制大众自由和社会活力。但发出这样的呼吁,起码聊胜于无。而且其实即便中共执政集团的理念和政策不改变,国民价值观和言行也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行微调的。在能够自主的、成员的事情中,人们应多考虑一些权利、自由、尊严,而非为狭隘的物质利益或者其他目的,而不顾一切、孤注一掷,要过好当下、守护生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