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文: 半导体教父张忠谋,在美国对华芯片封锁之中摇摆

来源: 2023-09-01 10:32:1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和张汝京的对比非常有趣,个人经历影响了人生观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3/09/01/12496961.html

 

 

在有关半导体制造业历史的很多书籍里,张忠谋的个人倾向,都时常被拿来同另一位“前同事”——中芯国际的创办者张汝京相对比,二人同为华人,同样前往美国留学,又同样在德州仪器公司奋斗多年,有着丰富的半导体从业经验。然而二者人生的下半场轨迹,却截然相反,张汝京在襁褓中随父母来到中国台湾,长大成人,可以说其前半生几乎与大陆无缘,却一心要去大陆发展。张忠谋在大陆成长,其前半生基本与台湾地区没有关系,相反后半生却很少踏足大陆,一心扎根台湾地区。



图为张汝京在位于青岛中德生态园的办公室,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 卢梦君

这背后的原因,更多被归结为时代记忆上的差异。

对于张汝京来说,乡愁是铭刻在他生命里的“奥德赛”(一部讲述希腊英雄奥德修斯辗转漂流,归返家乡的史诗)这片土地带给他的记忆是“实业报国”,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的父亲为中国军队炼钢,母亲则在兵工厂研发火药,共同帮助前线士兵痛击侵略者。

在辗转台湾地区、事业有成之后,父亲问他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什么时候去大陆建厂?”

相比之下,张忠谋的命运要更为颠沛。他从孩童成长为青年的这段时间,几乎完整覆盖了14年的抗日战争和3年的解放战争。为避战乱,张忠谋和家人三次逃难,辗转迁徙于重庆、上海和香港等城市,18年的成长轨迹里,他上过10所学校,在自传里谈及这些细节,张忠谋甚至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泪来。昔日这片土地上的战乱、腐败与动荡,几乎不存在帮助他凝聚乡愁情结的可能。

1949年初,张忠谋全家在香港重聚,在那里,父亲用最后的积蓄将18岁的他送入美国哈佛大学,并在给了他几张IBM公司的股票作为礼物。

对于这位台积电日后的创始人来说,“奥德赛”从来都不是他人生的主题,在哈佛学习通识课的一年里,他有机会阅读《奥德赛》的原著,以及莎士比亚、弥尔顿等所著的英美古典文学作品。也正是在那里,《罗马史诗》替代了中文的《诗经》,成为了构筑他精神殿堂的原料。

我们可以在后续的很多个细节里,感知到张忠谋对“国身份”所建立的认同和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