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847字

彭博資訊專欄作家 Karishma Vaswani
  •  

當與比你更大、更強的對手戰鬥時,拳擊手有幾個規則:首先,精準度勝過力量;其次,時機勝過速度;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讓你的對手尊敬你的拳頭。

在前總統杜特蒂領導下與北京交好多年後,菲律賓領導人小馬可仕已開始採取立場。最近的例子是馬尼拉當局對中國堅持菲國移除在南海一艘生鏽舊坦克登陸艦的反應。菲律賓武裝部隊說,8月5日菲律賓一艘補給船在試圖向駐紮在該船上的部隊運送補給品時,被一艘中國船隻阻擋並以水砲射擊。但北京表示,馬尼拉侵犯其主權。

這不是一場新衝突,雙方都宣稱擁有爭議水域的主權,包括馬來西亞、越南和印尼在內的多個利害關係國也都如此,這次有別於以往的是,馬尼拉出拳的力道。 小馬可仕在他的官方臉書帳號上張貼的一段影片中說:「我不知道有任何安排或協議規定菲律賓從自己的領土移除自己的船隻……讓我更進一步說,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協議,我現在就廢止那項協議。」

幕後黑手頻挑麻煩

在本月稍早訪問東南亞時,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呼籲馬尼拉透過對話解決問題,並說他希望東南亞國協(ASEAN)將對可能試圖在中國和菲律賓間「挑起麻煩」的「幕後黑手」保持警惕。猜猜北京認為誰是「幕後黑手」?

中國經常被它所認為的美國干涉其事務所激怒,特別是在台灣問題上。8月中旬,中國軍方在台灣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並在巴拉圭會見美國官員幾天後,在台灣周邊進行軍事演習。

但中國不應該怪罪美國要為馬尼拉最近的虛張聲勢負責。北京有自己的經濟問題—雖然過去它有錢花在該地區的發展和基礎設施上,但未來可能不會再有這樣的影響力。正如全球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一份報告顯示,由於中國的「國內經濟低迷」,從2019年以來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的新基礎設施計畫數量已放緩。該報告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在亞太地區外交政策的重要部分,但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的長期趨勢意味,馬尼拉雖是第一個敢於公開對抗北京的東協國家,但可能不會是最後一個。

東南亞不想選邊站

如果只是把這視為一種交易關係,那就太單純化了。中國及其鄰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聯繫,超越了金錢。此外,東南亞國家傾向於遵循避險策略,經常表示它們不想在美國和中國間選邊站。每次我採訪東南亞國家元首時,他們都會說:「我們希望與所有國家交朋友,不想與任何國家為敵。」

當這些朋友帶來好處時,那會有幫助。就中國而言,這些好處已不像以前那樣明顯。杜特蒂治理期間備受吹捧的中國協議尚未具體地實現。印尼似乎也暗中抱持懷疑態度,印尼總統佐科威在8月9日的演講中特別指出中國的房地產業陷於困境,警告當債務失控時會有什麼後果。成長放緩已經打擊了日本的出口,由於中國的需求減弱,日本7月的出口數字出現從2021年2月以來首見的減少。

值得指出的是,這些都是孤立事件。沒有人會否認仍在成長的中國的影響力。新加坡國防與戰略研究所研究員許瑞麟說,東南亞國家在中國的籃子裡總會有一顆雞蛋,因為它仍然是東協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但他指出,在南海有利益的國家正「分散其投資來源和出口市場」。

以菲律賓的例子來說,美國也重新受到關注。菲律賓今年稍早與美國簽署了一項協議,將擴大美國的軍事存在,把容許美國使用的基地從五個增加到九個。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中國問題分析師蕭嫣然(Amanda Hsiao)指出,北京傾向於透過敵對的透鏡看與美國有堅定安全關係的國家,「隨著它開始感到被美國的安全聯盟包圍得愈來愈緊,北京的傾向將是認為它需要表現出決心,並因而做出過度反應」。

這種包圍正愈來愈明顯。華盛頓已重申其承諾,將在菲律賓武裝部隊、船隻或飛機在南海遭到武裝攻擊時支持馬尼拉。與此同時,菲律賓和越南計劃就南海問題達成一項合作協定。澳洲—美國在該地區的重要盟友—曾派遣其最大的軍艦前往爭議水域,而美國、日本和南韓近日也成功舉行了三方峰會,引起中國高度關注。

來自菲律賓的強硬言論可能繼續下去。菲律賓剛任命前外交部長洛欽為中國特使。2021年陸辛曾在推特針對與中國的南海爭議爆粗口而備受矚目。當時他在推文中說「中國,我的朋友,我能說得多客氣?讓我想想……給我滾蛋!」後來他刪除了該推文,但這不是你期望朋友之間會有的對話。隨著中國的自動提款機現金慢慢耗盡,其他國家看到馬尼拉對中國的表現後很可能有樣學樣。(作者Karishma Vaswani是彭博資訊專欄作家,編譯吳國卿節譯,若要看更多彭博資訊專欄,請上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