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一是植物纤维。麻皮竹草这些植物原料没问题,但羊皮、蚕丝等动物原料就不能算,从化学成分上看,植物纤维的主体是纤维素,有丰富的羟基,能形成氢键,这是造纸的化学基础。羟基和氢键可以简单理解为植物纤维自带粘钩,不用胶就能粘在一起。其他纤维不具备这一特性,无法成为典型的纸。
重点二是把纤维完全打散。通过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方法去除原料中的杂质,将纤维提取出来,成为分散的单根纤维。这一步非常关键,莎草纸、树皮纸虽然是植物纤维,但没有将纤维完全打散,因此也不能称为纸。
重点三是纤维重新聚合。借助水的作用让纤维分散均匀,然后再将水滤去,使纤维交结形成薄片,干燥后纤维间依靠“粘钩”粘在一起,形成氢键结合,具备一定强度。这跟重点一相互呼应。所以有些无纺布之类,依靠胶把纤维粘在一起,不是自粘,就不能算纸。
重点四是满足书写印刷等使用要求。从这四个重点来看,成为一张纸,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先得把植物纤维完全分散开,然后再让它们重新聚成薄片,彼此间还必须依靠自带的粘钩连在一起。缺少任何一个要素,便不是真正的纸。
这是从概念层面解释“莎草纸”为什么不是纸。仅仅把莎草茎秆剖成薄片,横竖摆在一起,拿石头砸成一张薄片,没有把纤维完全打散后再重新聚合,纤维之间的粘连主要依靠茎秆中的淀粉及胶质物,工艺层面上与纸张的基本要素都不符合。
所以,未经千锤百炼、水深火热、粉身碎骨后再滤水重生,是无法成为一张纸的。
陈平:
为什么文言文非常简练?因为古代文字写在竹简或者丝帛上。竹简很重,丝帛非常贵,所以惜字如金。等到纸可以大量生产的时候,宋元小说才得以把文学细节描写出来。何新说,当年古希腊的文献是写在羊皮纸或者埃及纸草上。我去埃及,看到纸草是一种植物,压出来的,不是像中国的纸是各种各样便宜材料合成的。纸草非常少,今天的纸草画也比纸贵的多。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不可能在希腊时代写出上百万字的著作,那得用多少纸草或羊皮?哪里能保存?只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银行家雇人编造的。
莎草片的劣势
尽管从外观上看,莎草片与纸张有一些相似,都是以植物原料制成的薄片状书写材料。但由于制作工艺不同,二者的特性有很大差别。跟纸张“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相比,莎草片的劣势非常明显。
脆硬。由于制造过程未去除植物组织中的果胶、淀粉、木质素这些带有粘结性的杂质,莎草片质感非常脆硬,没办法像纸一样自由折叠,只能卷起来存放,并不十分方便。而且大量的果胶质、木质素还会加速莎草片老化,尤其在潮湿环境中保存,老化脆化速度非常快,老化的莎草纸很容易被压碎或抻碎。
内卷。莎草片的另一个毛病是内卷,它的内卷是自然内卷,卷起来就摊不直 的那种。这种特性与莎草片的结构有关。制作莎草片时,先把莎草茎秆剖成长条 状的薄片,将薄片在板上横着铺一层,再在上面竖着铺一层,然后用木槌慢慢 砸,把两层薄片砸到一起,一张莎草片就做成了。连经纬编织的过程都没有,感觉比编草席还简单。植物纤维原料有个特性,在干湿变化时,纵向尺寸一般较稳定,横向伸缩相对明显。因此莎草纸在干燥之后,与薄片平行的方向上会产生收缩应力,形成顽固性的内卷趋势。这跟成年人的身材非常相似,竖向尺寸基本不会变,变化的只是横向规格。一旦卷起来,就很难再恢复平整,甚至越卷越紧。用莎草片书写的长卷,阅读时常要用两手一直抻着,一旦松手,就迅速卷起,老化后的莎草片还要当心展开时被掰碎,非常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