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报:經濟太差、下手太重 中3道紅線 引爆碧桂園等「債」彈
經濟太差、下手太重 中3道紅線 引爆碧桂園等「債」彈
「成也習近平,敗也習近平」,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政下,中國近年處於泡沫破裂邊緣的房地產公司,生存變得更加艱難且脆弱。
中國房地產市場怎麼了?有句老話常用來形容中國經濟,「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放眼連日來「爆雷」的碧桂園和中植企業集團旗下中融信託,何嘗不是中國扭曲模式下的縮影,一旦經濟風雲變色,掉入通貨緊縮陷阱,危機自然就來了。
一位熟悉中國政策的金融圈人士說,最近碧桂園、中融信託違約案,有點像是中國的本土性金融風暴,「長年結構問題是有的,引爆點就是經濟太差了;現在都通縮了,誰還買房?」
這個結構性問題是什麼,這得從2017年習近平在19大政治報告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名言,從此「房住不炒」成為中國房地產鐵律,2020年習近平更要求大動作打房。
當時中國房市正處在過度擴張的無序狀態。中國人民銀行訂出房地產企業債務風險的「三道紅線」監管措施,包括,要求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一倍。
這三道紅線隨後導致數個大型房企破產倒閉,2021年底中國房地產龍頭恒大集團更爆發債務違約事件。今年8月碧桂園也撐不住,即使官方已逐漸鬆綁監管措施,但碧桂園對兩筆到期美元債也未能如期支付利息。
中華經濟研究院中國所所長劉孟俊觀察指出,「習的政策經常出現許多矛盾,政策本身最後也成為了『問題』。」
他解釋,「三道紅線」政策下手太重,不僅重傷房地產,也讓號稱經濟火車頭的房地產業難以在中國總體經濟中發揮主要作用。
中國政策不協調、鬧矛盾的,還包括習近平的政策是以國安為主,並不在意經濟安全,如此就會出現只重國企、不管民營經濟的情況。就總體經濟來看,中國這個月來進出口衰退嚴重,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3%,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4.4%,前者代表中國內需不足,後者反映中上游業者獲利能力很差。
劉孟俊預估,官方會出手相救;中國自媒體也傳出,上周中國相關單位已邀集房企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