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行将结束之际,乌克兰军队持续两月的南线反攻,终于有了一些进展,当然这都是忽视掉北线和东线重大危机的前提下。根据最新战报,目前乌军在大诺沃西尔卡方向的战事有了重要变化。乌克兰军队采取“车轮战”战术,在河谷防御重镇旧马约尔斯克和乌罗扎因方向,将俄军主力防守部队逼入绝境,俄军防守部队在三面被围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主动后撤,以保存实力。
(乌军更多还是依靠装甲车而非坦克作战)
乌军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攻克大诺沃西尔卡以南约9.5公里的旧马约尔斯克后,乌军又非常难得的再接再厉,快速攻克了东南方向2公里的乌罗扎因村,为进一步进攻俄军第一道防线的指挥中枢斯塔罗姆利尼夫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或许是降雨增多造成道路泥泞难以行进,也可能是临近乌克兰独立日,想搞点大动作表决心,更有可能是北约要求乌军立即拿出成绩,以“对冲”俄军在东线和北线的推进,乌军这一次对乌罗扎因的攻势显得颇有“闪电战”精髓。乌军首先选择在夜间发动进攻,应该是瞅准了俄军夜视设备普遍不太先进的缺点,打算来一次出其不意的突袭。
(乌罗扎因附近的战况详情)
8月8日,乌军就已开始派出工兵清理雷区,小部队同时进攻俄军在北部的战壕;8月10日,乌军第37海军陆战旅突破外围据点和工事,俄军开始向村中心退却。随后,乌军从第35、37两个旅抽调兵力组成联合部队,在第55旅的炮火支援和第1坦克旅的装甲支援下,以超过100人和大约20辆战车的兵力,向俄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为了确保突破,乌军还用上了包括JDAM炸弹在内北约援助的多种先进武器。
在俄军战壕和防御工事较多的阵地,乌克兰军队集中470多门重炮对其进行了大范围炮火准备,乌军对俄军兵力集结点和防御阵地大量使用子母弹药,大量钨合金钢珠杀伤让俄军伤亡如同割草一般,面对乌军态度坚定的决死突击,鉴于部队伤亡数字猛增几倍的事实,俄军选择主动撤退至第一道防线后进行休整。
(俄军夜视设备质量一般,也是常年痼疾了)
据悉,防守乌罗扎因的俄军部队,之前显示只有一个第60旅,但现在探明其实还有第40海军步兵旅、第247空中突击团,以及顿涅茨克民兵组成的卡萨卡德营和东方营。总兵力虽然不少,但这些部队长期在弗雷米夫卡突出部作战,消耗很大,战斗力已经不是很强。更关键的是,乌军占领旧马约尔斯克后,对乌罗扎因形成三面包围的绝对优势,就算是精锐部队也很难守得住。
(顿涅茨克民兵一直是俄军作战的主力之一)
目前乌军宣称已全面控制乌罗扎因,还发布了视频证实俄军已全部撤出。实际上,在乌克兰总参谋部宣布全面攻克时,村子的南部依然在俄军手里,东乌的卡萨卡德营还在继续坚守。可以预料的是,乌军很快就会发起更猛烈的进攻,因为他们太需要一场意义够重大的、真正的胜利来挽回颜面,乌罗扎因被乌军全部收复只是时间问题。
(乌军在大诺沃西尔卡地区攻势示意图)
若是丢掉旧马约尔斯克和乌罗扎因,形势变化将对俄军造成不小的威胁。乌军不但会进一步撕裂俄军防线,还能沿莫克里亚利河和公路向南,对斯塔罗姆利尼夫卡形成进攻之势。另外还有消息称,乌军第1坦克旅的部队,还向西面的普里尤特涅发起试探性进攻,目的不明,可能是企图从侧翼包夹斯塔罗姆利尼夫卡。
(第1坦克旅是乌军为数不多的重装部队)
纵观乌军这两个多月以来在南线的作战,夺取乌罗扎因可以说是一次教科书式的行动。乌军确定目标即开始准备,先清理外围雷区开辟安全进攻路线,然后用小股部队火力侦察探明俄军火力点。接着乌军利用夜色,集中精锐机械化步兵,在炮兵和装甲兵和北约制导武器的支援、掩护下,发起全面突击,迫使俄军放弃优势地形撤离阵地,最终达成作战目标。
可以说,如果进攻罗博季涅的乌军能有这一半的水平,也不至于堆出装甲坟场来了。但很多时候,一支军队的表现如何,是要取决于对手如何的。例如这一次,防守的俄军非但不是精锐部队,反而“师老兵疲”,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堪忧。唯一还在坚守的顿涅茨克民兵,确实战斗意志顽强,但装备水平不算太高。加上得不到俄正规军的配合与支援,民兵们只要不撤出乌罗扎因,每分钟都在承受着伤亡。
(乌军战况略有好转,但前景不容乐观)
但无论如何,俄军在大诺沃西尔卡的战况,都随着丢掉乌罗扎因而变得有些紧张。尽管距离马里乌波尔还有90多公里,乌军要跨过这段距离也绝非易事,但一城一地的得失都关系到双方的士气。
如果乌军敢于冒险,拿下旧马约尔斯克和乌罗扎因后,还能把这里作为发射基地,俄方控制的马林卡、弗勒达甚至马里乌波尔,都可能遭到“海马斯”的打击。
(乌军目前距离港口城市马里乌波尔,还有90公里要打)
从南线战局来看,乌军占领乌罗扎因有一定影响力,可能促使其他部队在罗博季涅等重点区域发起新的攻势,或许也将取得一些进展。但从整体来看,乌军的战果对全局影响不是太大,尤其俄军在北线取得更大突破的情况下,乌军仍未解除最大的战略威胁,所以拿下乌罗扎因,终究还是象征意义比实际意义更强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