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消费增速由负转正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居民消费支出恢复态势明显。
国家统计局此前7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73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7.6%。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810元,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50元,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
居民的钱都花在哪了?从全国情况来看,食品烟酒占大头,人均花费3907元,占人均支出的30.7%,其次则是在居住上消费2949元,占人均支出的23.2%。此外,在增速方面,消费8大项中,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219元,同比增长最快,增速达到17.1%,其次是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16.2%。
分省份看,各地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如何?
时代财经梳理发现,在已公布的12省份里,人均消费支出均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北京、上海、天津、陕西、青海、内蒙古6地均为由负转正,消费复苏势头可见一斑。有5个省份名义增速超过了10%,分别是上海、青海、内蒙古、陕西、云南。其中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指出名义增速高达24.4%,暂居第一。
数据显示,上半年有5个省份居民人均消费指支出超过1.5万元,分别是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天津,全部来自东部地区。
其中超过2万元的有上海、北京、浙江,三地上半年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6155元、22861元、20667元。天津、广东则均保持在1.6万元区间,不过,天津以16685元、9.7%的增速首次超过了广东。
其中,上海的人均消费支出及增速都位居全国第一,可见,上海正在找回“上海速度”。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77.56亿元,同比增长23.5%。尤其是限额以上汽车类、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较快,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1.5%、38.3%、26.7%。
排名居于第三的浙江也有亮点。今年上半年,浙江的人均消费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0667元。增速在去年同期基数不低的基础上,又达到8.8%,和北京、上海的差距在持续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