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車15小時實拿200元?網約車陷行業飽和困境
「月入過萬、時間自由」的網約車司機曾經是一個巨大的就業蓄水池,吸納龐大的靈活就業人群,也成為眾多中年人的就業保底選擇。然而,過度的行業發展帶來了競爭的飽和,如今即使一天工作15小時,也不一定能賺到500元(人民幣,以下同)。高收入、高流水、月入過萬的口號背後是更長的工時堆疊。
近兩個月內,濟南、溫州、東莞、遂寧等地相繼發布網約車飽和預警。三亞、長沙等城市直接暫停了網約車相關證件的辦理,有城市甚至超七成網約車司機日均訂單不足10單。
在網約車訂單量在下降的同時,網約車平台、駕駛員及車輛卻在持續增加,在規模龐大的網約車司機群體中,中年網約車司機處境最為尷尬,時代周報採訪多位中年司機,在養家重擔壓力之下,面對下滑的收入,他們大多選擇用一再延長的出車時間對抗不斷下滑的跑車收入。
高薪又自由? 應聘激增
39歲的李輝(化名)在開網約車以前,在廣州和周邊城市接工地的活,一天賺500元月入上萬沒問題。但今年以來工地的活少了,李輝決定轉行加入網約車行業。因為在他印象裡,這個行業的特點是「出車穩定、當天到帳,肯吃苦還能月入過萬」。
和多位網約車司機交談發現,選擇這個行業最看中的是「月入過萬、時間自由」,這也是絕大多數網約車平台在招募司機時打出的口號。
來自交通部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31日,中國共有313家網約車平台公司取得網約車平台經營許可,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558.4萬本、車輛運輸證235.7萬本。
報導指出,2020年到2023年,網約車駕駛員證件發放從200多萬本升至500多萬本,數量翻了近2倍。但用戶的增長速度明顯低於司機,2020年網約車用戶規模為3.65億人,2021年的4.53億人,2022年4.37億人,且2022年還比2021年比少了近1600萬人。
一位在上海開網約車的師傅說,在同等出車時長下,今年的收入只有2019年的六成。
拚流水500元 不敢休息
網約車司機唐明軍(化名)在3月上崗,當天他交過押金、簽完租車合同就開始工作,每天早上不到7點出門,晚上12點才收工回家。
「排除吃飯和上廁所的時間,一天有13-15個小時在跑車。」唐明軍說,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天的流水達到500元。
唐明軍算了筆帳,車子是租的,每天要給公司付100多元的租金,再加上幾十元電費,日均跑車成本200元起步,還要扣除訂單費用1/4到1/5的抽成。
要維持生活,唐明軍不得不精打細算。早飯是3、5元的包子和豆漿,在接單閒暇的時候吃;午間在平價快餐店買一份十幾元的午飯,把車開到不收停車費的偏遠處就餐;晚餐也大致如此,一天的飲食開銷控制在3、40元以內。
「儘管有500元的流水,但到手的只有200元出頭。不敢歇,你歇一天,100多元的租車費用就白白溜走了。」唐明軍說,一個月滿打滿算,月收入在6000到8000元的範疇裡,但是這種工作強度不是誰都能承受的。
李輝的收入不如唐明軍。因為他開車時間不長,對市內道路不熟,有時候會因為繞錯路耽誤時間,有時候也會因為找不到乘客的位置被取消訂單,「一天跑車十幾個小時,能有400多流水就很不錯了」。減去每天200多元的成本,就算一個月一天都不敢休息,到手的收入也就是6000多元。
周顯(化名)在進入行業前,對比了多家網約車平台的收費標準,「有一家不用交押金,只需要2000元註冊費,這不比(押金)8千、1萬的划算多了」。但是半年下來,周顯還是覺得開網約車不論是否賺錢,都是個賠本買賣。
「在這個行業,你要是想規律作息,幹得舒心,那八成是掙不到錢。能掙到錢的都是那批肯拿時間熬流水的司機,一天開車十幾個小時,為了省錢半夜1、2點跑去充電。第二天6、7點又出門趕早高峰,睡眠不夠,可能幹個一年半載身體就垮了,更加不划算。」周顯說。
平台招募司機 穩賺
報導說,在多個宣布網約車司機飽和預警的城市中,東莞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的監測信息顯示,2023年一季度,全市77.3%的網約出租車每天接單不足10單;日均訂單≥10單的網約車中,單車日均營收約260.83元,這還包括了平台抽成、電費、保險等近100元的成本。
周顯推算過網約車平台的盈利模式,網約車平台只要成功招募司機,不管司機做多久,平台都可以賺一筆,這也是各種高薪招聘滿天飛的原因。「幹得長久的司機,平台賺抽成,租車的還賺租車費用;待不久的司機,平台也收割了一輪註冊費、押金」。
周顯同時接網約車訂單與違規的順風車(搭便車、拼車)訂單,前者日均流水不到100元,後者純收入能達到300元。他的車子月租3800元,平台每天會從訂單費扣100多元車租,他已經連續幾天掙不夠租車費用了。
「平台不知道哪天就把車子拖走了,2000元註冊費就當買個經驗」,周顯說,等車子被拖走,他就回貴州老家搗鼓農產品。
唐明軍和李輝需要考慮的更多,他們在入行時交了8000塊錢押金,如果幹不到半年,8000塊就收不回來。唐明軍打算再開個一年半載,「如果還是不順利,把押金拿回來,再去工地」。
沒五險一金 工時易過勞
時代周報「困在網約車裡的中年人」報導引發眾多迴響,有北京的司機說,他工作12小時也賺不到500元,也有過來人說「網約車一定要是自己的車,不然不如送外賣」,有人批評網約車就是個坑,「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且沒有五險一金,根本幫醫院打工」、「過勞死基本上都是網約車、出租車」,但也有人無奈的說開網約車「沒有好與壞,你得先生活下去」。
等客捨不得開空調?滬73司機搶1單
隨著中國經濟復甦步伐放緩,搭網約車的民眾明顯變少,但線上叫車平台司機的註冊人數卻不斷增加,導致「司機多訂單少」的情況日益嚴重,上海甚至出現73個司機搶一張單的現象。
本報系聯合報引述上觀新聞報導,不少線上叫車平台的司機都感嘆,「現在生意不好做,平台、網約車租賃公司、駕駛員之間都在『內卷』。」
還有司機表示,現在一天工作10幾小時,但很多時間都是在路邊等單,「30多度的天氣,空調都不捨得開。」另有司機指出,前段時間在上海祝橋鎮附近兜了好久,由於車多單少,好幾次轉移「陣地」。當天某個點位的手機截圖顯示,「未來十分鐘訂單數1,附近空車司機73」。
交通部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全中國線上叫車平台訂單量月比增量分別為14.1%、13.3%、9.7%、-1.4%。於此同時,線上叫車平台司機數卻分別月比增加2.2萬、6.5萬、5.2萬、17.7萬,增幅逐漸擴大。
一名在上海開車已有3、4年的司機說,「去年6月份,上海剛解封的時候,路上的車還不算多,每天大概可以掙(人民幣)700到800元,好一些的話有1000元,扣除租車費、油費、房租等等,一個月收入還可以。」
平台宣傳過度 入行謹慎
但今年以來單量就變少了,「即便一天做滿24個小時,都不一定能掙1000元。市場並不像有些平台上宣傳的那麼好,入行需謹慎。」
有司機指出,網約車行業門檻低,只要有車、會開車就可以幹,加上有些平台宣傳的高收益,失業中年人等群體易將它做為就業的保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