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新闻“2022年度回顾”中,专门提到“俄罗斯武装部队在乌克兰人口稠密地区多次使用集束弹药,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来源: 老看客 2023-07-21 12:51:5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26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老看客 ] 在 2023-07-21 12:53:3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https://news.un.org/zh/story/2022/12/1113747

上面是中文版的新闻链接(中国是联合国五常之一,所以中文也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以下是文章的节选:

****************

乌克兰: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

二月,当北京冬奥会的圣火刚刚熄灭,一场突如其来的战火席卷欧洲大陆。2月24日,在俄罗斯宣布“在顿巴斯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恳请普京总统将他的军队“带回俄罗斯”,“不要允许在欧洲开始这场可能是本世纪初以来最严重的战争” 。

在当晚的安理会紧急会议后,古特雷斯向媒体坦言,这是他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以来“最悲痛的时刻”。

古特雷斯:“这是我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以来最悲痛的时刻。这次安理会会议由我开场,我向普京总统发表讲话,发自肺腑地告诉他,停止你的军队对乌克兰的进攻,给和平一个机会,已经有太多人死去了。”

由于安理会因各方分歧无法采取一致行动,一周后,3月2日,联合国大会举行了本世纪第一届紧急特别会议,并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最强烈地斥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要求俄罗斯立即停止对乌克兰使用武力,立即、彻底、无条件地将其所有军事力量从乌克兰国际公认边界内的领土上撤出。

然而,战火并未因此平息,交战双方对核电站及其周边地区的攻击引发了人们对于核灾难的担忧。

与此同时,有关侵犯和践踏人权行为的报道层出不穷。可信的报告显示,自入侵乌克兰以来,俄罗斯武装部队在乌克兰人口稠密地区多次使用集束弹药,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到了年底,联合国人权机构已在当地核实了17000多人伤亡,而真实的死伤人数可能远高于此。

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境内局势急剧恶化,很快引发了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增长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难民危机。三分之一的乌克兰人被迫逃离家园,790万人跨越边境沦为难民,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另外,还有650万人在境内流离失所

目前,乌克兰有17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930万人需要粮食和生计援助。随着漫长冬季的到来,加上俄罗斯军队对基础设施的大规模破坏,生活在受影响最严重地区的1000多万乌克兰人面临着断水、断电和没有供暖的寒冬

联合国及其合作伙伴正夜以继日地工作,帮助修复能源基础设施,提供拯救生命的人道主义援助。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杯水车薪。只有通过谈判实现和平,才是终结这场人道主义噩梦的唯一途径。

所有跟帖: 

美、俄、中、乌都没有在禁止使用集束弹的国际公约上签字,所以联合国谴责的是在人口稠密区使用集束弹药,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老看客- 给 老看客 发送悄悄话 老看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3 postreply 13:03:17

联合国的报告没有提具体地点。俄军在基辅郊区、哈尔科夫和马里乌波尔都使用过集束弹。 -老看客- 给 老看客 发送悄悄话 老看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3 postreply 13:40:21

很多。这是华尔街日报做的一个视频: -老看客- 给 老看客 发送悄悄话 老看客 的博客首页 (2466 bytes) () 07/21/2023 postreply 13:53:27

联合国新闻“2023年度回顾”中将写到俄使用集束炸弹造成乌军和乌克兰平民死亡,乌军使用集束炸弹造成俄军和乌克兰平民死亡 -80前- 给 80前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1/2023 postreply 13:57:13

不会。乌克兰与俄罗斯有不同的底线,乌军绝不会在平民区使用集束弹。 -老看客- 给 老看客 发送悄悄话 老看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1/2023 postreply 14:05:52

吐,14年就在用 -美国老师- 给 美国老师 发送悄悄话 (81 bytes) () 07/21/2023 postreply 14:22: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