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现象”席卷国内各地!4亿家庭将严重受影响?要重视起来
原本全面放开疫情那会,大家最高兴的就是苦日子即将结束,工作及生活恢复正常状态,经济快速复苏,大家的好日子就要来了。可没想到的是,进入2023年以后,整个经济复苏情况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
根据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全国PPI同比下降2.5%,环比+0%。从历史数据可见,全国CPI环比增速已经是连续两个月下降,CPI环比增速也连续两个月为负值;而PPI环比甚至连续6个月为负值,PPI同比增速也连续12个月处于0附近。
这说明了啥?
疫情虽然全面放开了,中国反而通缩加剧了。而此前央妈降准、银行降息、M2创7年新高、国内释放了大量的货币。怎么没起作用呢?
一,从两方面来了解,先来看看供给端:
据统计,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国的出口就开始收缩,而今年1-2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滑6.8%。出口下降,转内销就相当于国内商品供给增加,供过于求,价格就进一步下降。而且,疫情全面放开以后,生产一恢复,商品供给就增加了。这两个因素叠加起来,就能理解为啥疫情放开以后,反而国内通缩加剧了。
二,再看看需求端:
先看看网络上公布的几组数据:
1.央妈有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有7亿人负债,如果14亿人口剔除老人孩子,差不多接近全民负债。
2.家庭部门总负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高达137.9%,比美国家庭高出40%
3.家庭部门每年支付的利息占可支配收入近15%,比美国高一倍多。
再看看招行年报显示的数据,2.25%的人拥有81%的财富,人均存款238万。但是97.75%的客户,人均存款仅1.25万。
负债高、利息支出压力大、存款账户只有1.25万,拿什么消费?
也就是说,如今不仅海外订单大幅下滑、国内消费依旧疲软、市场投资需求不振…一切的现状都告诉我们,2023年的好日子不会立马到来,苦日子还将持续。
除此之外,从目前情况来看,还有“4大现象”正席卷中国,而国内4亿家庭正严重受到影响,这事大家应该引起重视:
第一,老龄化、少子化已成趋势
老龄化加剧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养老支出压力的不断上升,还有消费力的不足、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口结构的失衡等众多经济问题。而少子化给大家带来的担忧除了长期经济影响,对行业的冲击也会越来越大,比如前段时间某地区出现的幼儿园关停潮,继续如此下去,很可能整个婴幼儿行业也会受到冲击,不仅如此,少子化还将进一步影响楼市,需求大幅下降,对楼市也是一种打击。
第二,就业难、创业更难
如今就业市场形势有多严峻,据网友们视频消息,招聘一两个白领岗,应聘者多达百人。电子厂门票应聘现场人满为患,工作人员高举喇叭,直喊“86年以前出生的,请回”。可见,就业市场竞争压力之大。
找不到工作,很多人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可市场消费力不足、需求下降,上游各项成本居高不下,这种情况下,利润进一步被压缩,成功的概率大打折扣。
第三,房贷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缓解大家的持房压力,各地已经下调房贷利率,如今有的地区首套房利率已经领降低到了3.8%,可即便如此,很多人依旧高兴不起来。因为很多过去高位接盘的购房者,仍然保持5%,甚至更高利率的还贷压力。
与此同时,实体经济重创之下,有些居民收入下降甚至失业,这种情况下,很多买房者的房贷压力却是越来越大了。
第四:国民消费需求下降,老百姓的投资收益也在呈现下降。
自从疫情爆发以后,为了应对失业,疾病等各种危机,老百姓的存钱意识不断提升,消费意识却在大幅下降。根据央妈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
这就意味着,即便存款利率大幅降低,大家仍然愿意把钱存入银行。而存钱的目的不为别的,就为对未知未来的担忧,为了保证本金不受损失。
眼下,这四大现象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来势必会给国内经济等带来不小影响,所以,要特别重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