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到底欠了多少钱,贵州竟将破产?

4月,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的贵州,或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因地方债而破产的省!

4月12日,贵州官方发布了一篇名为《化债工作推进异常艰难,靠自身能力已无化债方法》的文章。贵州当前深陷债务危机,已无力化解。

我们不禁要问,贵州到底欠了多少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2022年各省负债情况统计,贵州省债务总量为1.2万亿,占其GDP的61%,位居中国各省负债率排名第二位!

其债务总额竟然超过了福建省的负债总额,还多570亿。而紧随其后的是吉林、甘肃、天津、海南,并以天津8600亿负债总额最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4月12日贵州公开发出求救信之后,其余四个省份也是雷声不远。

数据来源于网络

表单省略了甘肃与西藏

据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截至2022年4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2287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40942亿元,专项债务181929亿元。在今年贵州遵义道桥156亿银行贷款无法按时兑付时,更有媒体爆出各地方城投债总额已经超60万亿!

数据来源于国家发改委

国家发改委数据2022年4月全国地方债务余额

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1月31日公布:2022年,全省各级用于疫情防控直接投入达74.88亿元(其中省级投入23.61亿元)来看。疫情不仅消耗了贵州本就捉襟的预算,而且长达3年的疫情令处于内陆、产业单一的贵州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3月27日财政部长楼继伟表态“应继续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处理地方债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经济疲软、房地产频频暴雷的情况下。贵州在推进防化地方债的过程中,步履维艰,最终不得不摊牌。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公开被地方债务压垮的省份。


1.2万亿负债对于贵州意味着什么?

根据各省公开数据,2022年贵州省GDP总额为2万亿,而贵州省2022年财政收入才1886亿元;2022年贵州公共预算支出为5849亿!财政自给率约为32.25%

 

数据来源于网络

 

那么肯定就有人要问了,一年财政收入才1800亿,开支就有5800亿,剩下的钱从哪里来呢?

答案:全靠卖地!

根据2022年贵州省财政公开数据,2022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041.26亿元(下降14.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1949.55亿元(下降7.5%)。

分级次看,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1.21亿元,下降88.2%;市县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020.05亿元,下降8.2%。

而随着疫情管控和中央要求严厉打击楼市,卖地的钱也没了!

这就意味着,缺了房地产收入,要还清1.2万亿的负债

如果不算利息,光靠贵州省全年1800亿财政收入,大家不吃不喝需要6年;而算上利息大约需要25年。

现实是每年还要算上,一直缺口的必需财政支出;如果中央不出手,帮助化解,1.2万亿欠款,就永远没指望了。

更让地方难看的是,一旦停止了固定投资,缺乏产业支撑的地方经济可能会陷入停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盘江大桥

 

根据国家发改委202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202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9万亿元,年均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由2012年的28.2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5.3万亿元。

2021年全国施工项目建设规模达148.9万亿元,是2012年的3.5倍;新开工项目建设规模37万亿元,是2012年的2.3倍。

近20年高速发展的重要秘诀就是:投资增长有效支撑了经济的平稳运行,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

“扩大有效投资是短期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经济稳定运行”

现在没有了这个法宝,以后该怎么办?


 

各省都在举债,为何贵州这么突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申请了3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水司楼

1、过度基建与不受监管的地方政务工程可能是其关键!

贵州独山县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例子,然而贵州省远远不止一个独山县。2个亿建了天下第一水司楼,申请3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后成为最昂贵的烂尾楼。独山县全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十亿,却在2018年就欠下近400亿的债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贵州省剑河县,一个人口不足20万的国家级贫困县,是贵州省最贫困的县之一,却花巨资修建了一个比美国自由女神更高的苗族女神像。像这样一开始寄希望于投资拉动旅游,最后惨淡收场的例子,在贵州可谓比比皆是!

为了追求短期数据好看,举债搞形象工程。本就不富裕的地方财政,加上监管不力,导致大量盲目跟风的投资缺乏收益,让地方背上了沉重负担。后期有了好项目,好机会也被前面的债务压得举步维艰。

2、贵州的债务也是多年累积的

贵州地处我国内陆省份,云贵高原交通闭塞,长期以来落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发展。地方产业单一,除了一个茅台之外,很难见到有影响力的贵州企业。

1994 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税务分开,中央迅速集中起全国财力,在全国重点产业和项目上快速布局,引领国家快速发展。然而这也导致地方普遍缺钱,有的地方财政一度难以维持局面。而贵州长期作为老少边穷的地区之一,情况更甚。

不得已各地纷纷成立城投企业,地方银行等等地方融资平台,为本地发展融资。

城投虽然规模大,但是投入周期长,同时缺乏高效的投资手段,基本变成地方政府举债发展的提款机。

最近10年时间,贵州省一直在“举债发展”,在大量长周期回报,甚至没有回报的一些基建投入下,直接带动贵州固定资产投资的迅猛增长,连续拉动贵州GDP近十年高速发展,同时也积累下了巨量债务。

 

数据来源于网络

 

2022年贵州重镇遵义市宣布,当地最大的融资平台,遵义道桥因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宣布贷款重组,把一笔156亿的债务展期20年。当地政府要求各贷款银行,不仅利率大幅降低,而且前十年只付利息不还本金,后十年再分期还本金。

由遵义掀开的地方债务风波。在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最终集中爆发。

近几年来中国新生人口断崖式下降,人口红利的消失已经宣布以基建拉经济,带内需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同时全民高负债和随处可见的烂尾楼,已经断了各地卖地求生之路。

如今贵州的情况只是放在了聚光灯下

更多的省市的地方债却是隐而未发!

可能贵州也是考虑到这种情况,所以率先摊牌。

毕竟第一个可能还能救一救,一旦躺平的省份越来越多,债务越来越大,就算想救怕也是无能为力了。

3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方案明确提及精简编制问题: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地方编制精减人员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自行确定。

目前湖北十堰、云南楚雄、黑龙江哈尔滨等城市陆续启动了人员清退缩编工作。

今天是贵州,明天会是谁呢?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