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里,米格-29飞行性能不差,M达到2.3而F-16只有2.05, 近距格斗能力和头盔瞄准具也比当时的北约战机先进
东德的米格-29[编辑]
1980年代,东德空军接收了米格-29 9.12A(米格-29 9.12支点-A型 华沙公约外销型)。1990年,两德统一。由于机龄还很新,性能也还很好,所以这批米格-29成了少数为德国联邦国防军留用的前苏联装备。这批飞机都被置于JG-73史坦霍夫联队麾下,主要用于作战训练,并不担负主要作战任务。这批飞机在2003年9月自德国空军除役,除1架留做展示外,剩余的22架全数以1欧元的象征性代价售予波兰。
美国科学家联盟(FAS)认为在近距离格斗状况下,米格-29可能有比F-15C相当甚至更好的战斗力,传说此看法在一场对抗演习中被证实,米格-29展现某种领域的优势。在一场意大利的视距内(within-visual-range,WVR)的空中演习中,德国空军的米格-29对抗一批F-16机群,米格-29并未如一些传闻所述的对F-16有压倒性优势,美国空军飞行员发现它的低速机动性很出色且类似F-18,但是其超视距能力依然对参与评估的F-16A等机种构成重大威胁,与F-15C也有可匹敌的能力。米格-29的头盔瞄准系统“射手(Archer)”让东德空军的驾驶员能看到哪就锁定到哪,其前方攻击区是一45度的圆锥角。相对而言,同时期在欧洲的北约战斗机种必须将机头指向目标,才能锁定敌方,后来直到2003年的F-15C MISP2和F-16C/D上同样引进了头盔瞄准系统和AIM-9X空对空导弹后才改变了此形势。美国在1991年检查了东德的MIG-29G(外销版)后发现其雷达使用过时的卡塞格伦天线(等于没有下视能力),告警器的性能也不佳,另外,当时德国空军的23架MIG-29G中只有6架有随时出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