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加量加料做的溜溜的啊,一个‘said’ 被翻译成‘斥责’或是‘批评’。下次转帖请附来源!

UN网站上的相关英文报道更是只用了‘said’ 这个非常中性的说法: “These data could have – and should have – been shared three years ago,” he said.  (原文见un网站:https://news.un.org/en/story/2023/03/1134727) 

德国之声将之翻成‘批评’,也算是符合语境的做法。

但某人转发的繁体文章就翻译成了‘斥责’这个更加强有力的用词!虽然转发时没有带上出处,我查了一下这个所谓的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还真的到处都有他的文章,不过以自由时报为多。

 

-- 一些链接:

某篇出自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十七日斥責中國官員拒絕與外界分享武漢肺炎的起源可能與野生動物有關的研究

德国之声中文(没查到英文的)

https://www.dw.com/zh/%E6%96%B0%E5%86%A0%E6%BA%AF%E6%BA%90%E7%A0%94%E7%A9%B6%E5%8F%88%E6%9C%89%E6%96%B0%E5%8F%91%E7%8E%B0/a-65035947

谭德塞批评中国没有及时分享遗传信息,并表示:“这些数据本应该在三年前就公开共享。”

 

 

(德国之声中文网)近日,美联社援引多名国际专家报道称,在首批COVID-19人类病例确认地点附近的一个中国市场收集的遗传材料显示,狸猫的DNA与病毒混合在一起,进一步证实了该病毒起源于动物而不是实验室的理论。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周五表示:“这些数据不能给出大流行病起源的最终答案,但每一份数据都对我们接近答案至关重要。”

新冠病毒的起源仍不清楚。许多科学家认为,它很可能像许多其他病毒一样,从动物跳到人类,最初在中国武汉的一个野生动物市场爆发。但是,武汉有多个实验室负责收集和研究冠状病毒,支持了一些科学家认为该病毒可能是从实验室泄漏出来的理论。

“这些数据本应该在三年前就公开共享”

国际专家们的新发现并未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还没有经过其他专家的正式审核或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

谭德塞批评中国没有及时分享遗传信息,并表示:“这些数据本应该在三年前就公开共享。”

样本是在2020年初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物品表面收集的,那里是2019年底发现首例新冠人类病例的地方。

谭德塞表示,这些遗传序列最近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上传到世界上最大的公共病毒数据库。然后,它们被删除了,但是一位法国生物学家偶然发现这些信息,并与一群中国之外的研究冠状病毒起源的科学家们分享了信息。

科学家们表示,数据显示, 从涉及野生动物贸易的一个摊位收集的一些新冠阳性样本还含有狸猫的基因,表明这些动物可能被该病毒感染。他们的分析首次在《大西洋月刊》上刊登。《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是一本美国的综合性月刊杂志,创刊于1857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杂志之一。该杂志的内容包括政治、文化、科技、商业、教育、艺术等各个领域的深度报道和分析。在美国媒体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声誉,被誉为“美国最好的杂志之一”。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