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檄,不是文;这是别样的“少谈点主义,多谈点问题”,不是“拿来主义”;这是《上甘岭》,不是《西线无战事》;这是《山海情》,不是《罗马假日》;这是《少年中国说》,不是《呐喊序言》。 感其义愤,惑其判别,被气慨晕了。总也不清楚,许多久居欧美的人,怎么有这么大的气性于自己的周遭?若如斯,真挺受罪的。干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