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r02ZZd93rgwzqD4RN3QhRg
=========================
菲律宾新总统马科斯在2023年突然彻底倒向美国,向美国开放更多军事基地的行为,其实并不是他自作主张,而是菲律宾从杜尔特执政后期,早已出现了这种政策转变,只不过是在新总统手中彻底完成。
这种转变的背后,还有鲜为人知的中国菲律宾能源补贴的争端,与双边贸易的失衡。
中菲关系,早已因为经济问题布满裂痕。
作者| 陆离人
出处| 公众号世界观察局
未经容许,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
从前总统杜尔特时期倒向中国,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菲律宾在新总统上任后,正当外界以往马科斯会延续对中国的友好政策时,菲律宾却在2023年1月起开始与中国不断在南海爆发争端,并于2023年2月正式宣布许可美军重返菲律宾,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美国开放了9个军事基地。
中菲联盟已经彻底破裂。
2月2日,菲律宾媒体透露新增加的军事基地位置,2个军事基地在北部的卡加延省和1个在伊莎贝拉省,这四个基地都靠近中国台湾方向,还有一个在南中国海附近的巴拉望岛。并且透露美国已拨款超过 8200 万美元用于这五个地点的基础设施投资。
并且菲律宾宣布,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将于2月2日访问菲律宾,一位美国军方官员在奥斯汀国务卿访问前夕表示,五角大楼的目标是“加强美国的地区联盟和伙伴关系,以确保美国的共同威慑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以维护和确保南海地区和平与安全”。
而且在过去的两年里,拜登牵头与英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了奥库斯三国同盟,同意澳大利亚将获得核动力潜艇,以在太平洋和印度洋遏制中国。与此同时,为了同一目的,拜登还领导了与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建立四国联盟的成立。
如今菲律宾在政治和军事上放弃中立,彻底倒向美国,无疑将加剧中国在南海维护主权的难度,更注定从今以后南海危机不再是平衡威慑,而是进入冲突爆发的对抗时代。
或许菲律宾的加入,将不仅仅会影响到南海,而是将决定整个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主导权的归属。
要知道当年撤离菲律宾海军基地的时候,美国并不上心。
因为那个时候在印度洋,美国不缺海军基地。东边有新加坡,西边有吉布提.中间还有属于英国的迪戈加西亚.海湾地区更是基地如云。随着南海问题升温,美军返回菲律宾也不是不可能,也就能够堵住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的通道,没有必要在印度洋上获得更多的军事基地,为此承担不必要的财政开支。
可是在2012年之后,美国很快就回心转意了。
中国崛起势不可挡,菲律宾这种赢弱的国家根本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如果中国海军为了保护海上战略生命线,强行进入印度洋的话,恐怕连新加坡也会为了自身安全,在为美军提供支持的问题上有所保留。
如此一来,美军在印度洋上,离马六甲海峡最近的就是几千公里外的迪戈加西亚了。所以从战略上讲,美国很有必要在靠近马六甲海峡的地方获得一处可靠的军事基地,而且最好是单独使用。
显然重启菲律宾海军基地就被提上了议程,只是在杜尔特上台后,由于长期美国菲律宾贸易的不平衡,导致菲律宾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殖民遗留,反对美国驻军的运动,在美军的一个军事基地,当地民众和美军爆发冲突还造成民众死伤。
这在政治上迫使美国哪怕再需要菲律宾的军事基地,也不得不撤出菲律宾。
但现在菲律宾新总统马科斯的决定,给了美国重返西太平洋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要知道从遏制中国的角度出发,美国的理想选择是抓紧几处战略要点,使中国不得不花费更多的资源保卫海上生命线。
这其中,马六甲海峡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美国会不遗余力的控制东南亚地区,让中国在印度洋上的扩张失去意义,也让中国不得不首先控制东南亚。如果在这里爆发几场战争,中国的国力必然会被大幅度削弱。
更重要的是,当中国不得不盯住东南亚的时候,也就无力在其他地区,特别是更加重要的中东挑战美国。美国将因此获得喘息机会,也将有足够的时间重新构筑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这也意味着在中美对抗的背景下,美军这次一旦进驻菲律宾,就再不可能犯之前的错误撤出该地区了。反而会倾尽全力,把菲律宾打造成西太平洋永不沉没的基地,围堵中国南海的桥头堡。
面对危险的局面,中国该如何应对?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菲律宾突然放弃中菲友好联盟,全面倒向美国?
2022年,马科斯通过与菲律宾总统杜尔特的女儿组成政治联盟的方式,艰难得赢得了菲律宾大选。在当选总统之后,马科斯对外出访的首个国家就选定了中国。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中菲关系会有所缓和,依靠杜尔特影响力成为新总统的马科斯将延续杜尔特时期对外政策,保持与中国的和善,包括中国在内的官员和政府智库几乎没有人相信,马科斯这位新总统会改变菲律宾过去数年间对中国的友好政策,放弃杜尔特所努力的菲律宾不结盟努力。
引发菲律宾对外政策转折的直接原因是俄乌战争爆发以后国际飙涨的能源价格,这让缺少能源一直以进口为主的菲律宾政府财政接近崩溃,食品鸡蛋价格的上涨,就连最基础的洋葱供应都出现了短缺,经济乏力民生困顿。
根据菲律宾公布的数据,2022年菲律宾债务总额攀升至13.4万亿比索,与2021年相比增长了14.4%,其中内债为9.2万亿比索,占总债务的68.6%,同比增长12.7%;外债为4.2万亿比索,占债务总额的31.4%,同比增长18.3%。
通货的严重膨胀,更是导致2022年底菲律宾罕见出现了洋葱和鸡蛋短缺。说白了,菲律宾从中国进口的高价石油,已经让菲律宾经济难以承受了。
用菲律宾国内专家的话来说,如果菲律宾找不到廉价可靠的石油供应,菲律宾的经济就将崩溃。
显然,这绝非危言耸听。
事实上,菲律宾总统紧急访华,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与中国贸易谈判,而是向中国申请一笔期限长达十年的大额无息贷款,希望中国能够帮助菲律宾渡过经济难关。
当时,菲律宾总统提出,如果得不到一百亿美元的紧急贷款,菲律宾的财政将在六月底破产。显然政府财政破产,这就意味着菲律宾新政府垮台,菲律宾也将因此爆发国内动乱。
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能源危机和通货膨胀对菲律宾经济的影响,更没有意识到经济领域的危险将是菲律宾对外政策转折的信号。
相反,包括精英在内的很多人并不重视这件事情。
在当时的新闻评论中,很多人把发生在菲律宾的事情与巴基斯坦向中国政府申请贷款当成了一回事,反而认为短期10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还有一笔更大规模的长期贷款是菲律宾借口南海问题在敲诈中国。要知道号称巴铁的巴基斯坦在2022政府财政危机时,向中国申请的贷款规模也不过几十亿美元,中国最后也只批准了一小部分,但没借到钱的巴铁并没有和中国分道扬镳。
也就是说,很多人都认为,是否满足菲律宾的经济援助要求,都不会对中菲过去几年固定下来的友好关系产生太大影响。
显然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士,对中国和菲律宾经贸往来没有深入研究。
在官方的数据里,中国是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2021年度,中国是菲律宾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并且是菲第二大出口市场,中菲贸易总额达383.4亿美元,同比增长24.9%,占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提升至19.9%;2022年1-11月中国商品出口菲律宾同比增长17.57%,中菲贸易稳步发展贸易额达到804.1亿美元......
从官方数据来看,中国对菲律宾经济有巨大影响,但在喜人的贸易数据背后,却是菲律宾一直以来处于贸易逆差。菲律宾从中国大量进口钢铁,手机,石油,半导体电子设备,工业设备和各种居民日用百货,但菲律宾对中国出口却大多为低价的原材料和农产品,菲律宾是中国最大的香蕉和菠萝进口来源国,还有椰子、牛油果、冷冻水果,并且向中国出口低附加值的矿石,菲律宾成为中国最大的镍矿石供应国,在铜、黄金和其他矿物和金属矿物上也占据重要份额。
长期贸易逆差下,菲律宾国内专家认为菲律宾和中国的贸易中属于吃亏贸易,贸易逆差下菲律宾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流向了中国,而菲律宾却始终贫穷。虽然近些年菲律宾大力发展轻工业产品,但来自中国的低价轻工业商品对菲律宾的工业升级形成了压制,双方经贸早已在经济结构上步入严重失衡的状态。
贸易上的问题或许还不足以影响到政治,但菲律宾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失衡,却足以让双方分道扬镳。一直以来菲律宾的能源进口70%都来自中国,菲律宾能源缺乏,来自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支撑了菲律宾能源需求的主要部分,能源进口消耗了菲律宾大量外汇,尤其在2022年全球能源飙涨之际,高昂的价格让菲律宾政府财政几近破产。
而菲律宾在2012黄岩岛之争后,杜尔特之所以转变外交政策,放弃在南海与中国的争端,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承诺向菲律宾按合同提供低于市场价的能源供应,以此取代当时菲律宾从国际市场进口的高价石油天然气。
虽然在2022年中国的这一承诺依然有效,但俄乌战争的发生却让石油天然气价格翻倍,与之相应的是中国提供的价格也随之上涨,虽然依旧以部分低于市场价出售,但对经济能力孱弱的菲律宾来说,也是无法承受的痛苦,更是导致菲律宾燃料和食品价格疯涨出现短缺的直接原因。
中国这么做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之际,如果仍以40美元向菲律宾大量提供,这无疑是对中国利益的损害。
只可惜菲律宾对中国的苦衷并不理解,能源领域的矛盾更让中菲关系在2023年之前就出现了裂痕。
比如在2023年1月菲律宾新总统访华之前,为了应对能源通胀,马科斯就表示菲律宾人计划在不与中国达成交易情况下在南海寻找石油和天然气,并督促中国尽快推动到联合开发南海油气的项目。
只是马科斯的这个提议中国注定无法接受,要知道中国早已把南海资源与国家主权联系起来,底线就是之前开采的属于历史问题不追究,即中国默认菲律宾已经在南海建立的开采平台,但是不接受菲律宾扩大开采范围。
一旦涉及到主权问题,中国就不可能退步,别说新上台的马科斯,就连之前调转船头与倒向中国的杜尔特,也没能在这个问题上用倒向中国换来菲律宾开发新的南海油田。
中菲关系早已注定分道扬镳。
早在马科斯上任之前,把美军赶出菲律宾,以对美强硬立场著称的杜尔特,就因为这个问题在中国碰了钉子,后悔之前把美军赶走的行为。比如在2018年,杜尔特就向中国各种明示或者暗示,在菲律宾已经开发的南海马拉帕油田之外,督促中国协议共同开发新的南海油田礼乐滩,礼乐滩的天然气储量比马拉帕亚的储量多出约21%,是中国与菲律宾之间两个联合勘探地点的其中之一。2017年2月,中菲两国同意成立小组,负责起草南海联合油气勘探框架。
但在谈判中因为菲律宾对开采油田份额过分的要求,比如中国的意见是以民间商业模式,中菲共同出资占据股份开发,但菲律宾却以产权入股这种要求,以油田承包给中国,菲律宾名义上占据主权的方式开发,对这种情况中国怎么可能答应?
最终的结果是礼乐滩的开发无疾而终,菲律宾国内经济学界悲观的认为,菲律宾过去开采马拉帕亚天然气田在整个寿命期内为菲律宾政府提供了80至100亿美元的长期收入,满足了菲律宾约30%的能源需求。2018年这个油田枯竭之后,如果菲律宾不能开发礼乐滩油田,那么菲律宾将失去30%以上的财政收入,更因为能源匮乏导致菲律宾经济破产。
也正是从此之后,杜尔特开始默默恢复与美国的军事联系,2019年双方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到2021年,当年把美军赶出菲律宾的杜尔特更是恢复了一项有关美国在菲律宾驻军的协议,达成《访问部队协议》(VFA),其中规定了数千名美国军人因军事演习和训练进出菲律宾的规则。
菲律宾新总统马科斯在2023年突然彻底倒向美国,向美国开放9个军事基地的行为,其实并不是他自作主张,而是菲律宾从杜尔特执政后期,早已出现了这种政策转变,只不过是在新总统手中彻底完成。
菲律宾和美国已经签署协议,中国就算这个时候批准对菲律宾的贷款,降低对菲律宾石油供应价格,早已为时已晚。
面对现实的困境,中国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应对菲律宾彻底倒向美国之后的挑战。
当务之急,就是在美国打造南海封锁链完成之前,在密密麻麻的封锁链条中打开一道通往印度洋,确保中国经济主动脉的缺口。
当年开凿泰国克拉地峡直达南海和印度洋,绕过马六甲海峡的方案,或许可以再次提上议程。
当年这个项目之所以被否定,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在经济上行不通。以当时的物价估算,开凿运河至少需要投入一千五百亿美元,而且只能通行十万吨级的舰船。如果要达到最大通过能力,投入将增加一倍以上。如此巨大的投入,经济效益却非常有限。别的不说,高昂的通过费,就足以使大部分船只前往马六甲海峡。此外,运河仅使航线缩短了不到一千海里,以马六甲海峡在2020的通过量计算,节约的燃油费要在大约两百五十年内才能顶得上运河的开凿费用。
即便不考虑政治因素,这种亏本赚吆喝的买卖也不可能得到民间资本支持,只能由国家承担。如果仅仅为了军事需要,在一个不太稳定的地区投入1500亿美元开凿运河,显然比不上直接增强舰队划算。用同样的资金,至少可以打造三支航母战斗群。
但现在时过境迁,也许现在有这个必要了。
因为南海争端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一是中国已经具备在周边地区打赢局部战争的军事实力,二是中国的飞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印度洋航线安全关乎中国发展的根本。三是中国正在构筑本土外围的战略防御圈,如果中国舰队被堵死在马六甲海峡,中国将失去向外扩张的空间。
与中国整体国家利益和发展空间相比,1500亿美元的代价,就不再是不可接受的天文数字了。
当然除了开凿运河打破封锁之外,面对菲律宾倒向美国,中国更多的应该在南海周边国家上做文章,关键就是利用南海国家的矛盾,不能让他们结成铁板一块。
比如应对菲律宾倒向美国,中国就可以利用和菲律宾有着领海和边界纠纷的印尼做文章,要知道虽然菲律宾和印尼相邻,但与印尼并非关系友好的睦邻,双方在交界的几座岛屿、以及专属经济区的划属问题上一直纠纷不断,甚至曾经爆发过战争。
虽然美军已经入驻菲律宾,但美国绝对不可能为菲律宾和印度打一架,就为双方的领土纠纷,甚至不可能在菲律宾和印尼纠纷中明显偏向菲律宾,否则就是彻底得罪印尼,把印尼这个大国彻底推向中国。
如果美国敢得罪印尼,高兴的只会是中国,南海封锁不用开凿运河就能打开一个口子。
而中国在印尼和菲律宾的纠纷中,当然不可能直接出兵帮助印尼,最现实可行的方案是,向印尼低价提供军事装备和海军舰艇,引发印尼和菲律宾的军备竞赛。
虽然菲律宾是美国的盟国,但是过于羸弱,没有足够的本钱购买先进武器装备,只能从美国获得淘汰的武器装备,比如把美国海岸警卫队退役的大型巡逻舰当成驱逐舰,一艘两千吨的护卫舰能够用上半个世纪。
与印尼相比,菲律宾政府在财政上更无法相提并论,只要菲律宾和印尼军备竞赛,输掉的一定是菲律宾。
相信这个事实,菲律宾的官员很快就会认识到。
在这场军备竞赛中,中国就算无法彻底达成战略目的,比如让印尼和菲律宾反目成仇,印尼全面倒向中国,但只要中国参与进来,菲律宾就不得不考虑最坏的结果,从而不敢在对中国南海问题上成为急先锋,成为桥头堡,就得保持相对的克制,就得考虑和美国从军事合作关系升级为军事同盟的后果。
也许中国已经出手应对了。
就在菲律宾2月2日宣布美军重返的第二天,印尼外交部长周六表示,在南海战略航道的紧张局势升级之际,印尼计划加强与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就南海合作的谈判,在中国南海主权的框架下,以最终确定有争议的南中国海行为准则(COC) ,第一轮谈判将于 3 月举行。
承认中国在南海主权的框架下进行谈判,这足以说明印尼的诚意了。
并且印尼在东盟的一个司长表示,所有东盟成员国和中国同行都应探索“新方法”,以在“准则”上取得进展,并督促南海各国停止冲突开始对话。
不管怎么说,这绝对是一个重大突破。
只要印尼都可以谈,其他霸占着南海岛礁与海域的国家就得重新衡量,也就得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让步,包括已经投靠美国的菲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