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并不缺乏大规模供应Paxlovid的能力,但。。不能直接向国内市场供应药物
何时能实现本土化生产供应?
作为被市场寄予厚望的药物,短期需求激增及国内市场供应短缺都是造成Paxlovid价格居高不下、一药难求的原因。
但事实上,国内企业并不缺乏大规模供应Paxlovid的能力。2021年11月16日,辉瑞与非营利机构“药物专利池”(简称MPP)达成许可协议,允许其进一步授权其他制药商生产Paxlovid的仿制药。2022年3月,“药物专利池”发布消息称,已与全球35家公司(其中包括复星医药(35.780, -0.39, -1.08%)、华海药业(22.970, 0.73, 3.28%)等5家中国企业)签署协议,可以生产并向协议约定的95个中低收入国家供应Paxlovid,但中国并不在其中。
这也就意味着,尽管部分中国企业早已拥有了生产Paxlovid的能力,但限于专利许可协议,它们并不能直接向国内市场供应药物。
据记者了解,目前,仅有华海药业(SH600521,股价22.98元,市值340.90亿元)公示了与辉瑞就Paxlovid的本土化生产供应协议。2022年8月18日,华海药业公告称,公司与辉瑞签订了《生产与供应主协议》,华海药业将在协议期内(5年)为辉瑞公司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提供制剂委托生产服务。在具体的合作内容上,辉瑞公司提供奈玛特韦原料药与利托那韦制剂,华海药业负责奈玛特韦制剂生产,并完成组合包装。

目前,这一合作协议仍在推进之中,华海药业方面上一次公布相关进展要追溯到去年11月29日的业绩说明会。彼时,华海药业指出,公司获授使用相关专利和专有技术生产口服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Nirmatrelvir)”的仿制药和许可产品“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组合”事项目前进展顺利,原料药及制剂产品均已提交WHO审评;同时,相关原料药产品亦已供多个客户用于其制剂产品的注册申报。
华海药业还表示,公司为辉瑞公司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Paxlovid提供制剂委托生产服务事宜目前进展顺利,公司正积极配合辉瑞做好该产品本地化生产上市的各项相关准备工作。
而目前,市面上流通的Paxlovid主要还是来自进口。2022年12月14日,中国医药(16.010, -0.19, -1.17%)(SH600056,股价16.37元,市值244.9亿元)公告称,公司将在协议期内负责辉瑞Paxlovid在中国内地市场的进口和经销。此外,据21财经,中国医药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人士曾表示:“公司之前(2022年)3月份就已经在做这个药。目前销量正常,不会有很大的业绩影响,(营收)占比不是很大。这个(业务)规模本来就不会特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