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地理来说,雨热同期的中国,越南,北美,印度,是第一等地区。
雨热不同期,但是全年气温够高,雨水还算充沛的地中海地区,是第二等地区。
受墨西哥湾流影响,无霜期够长的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国,是第三等地区。
欧洲中部和东部气候严寒的地区,是第四等地区。
土豆是颠覆人类历史的农作物。有了土豆,北欧和东欧的波兰等国,成为地区强国。俄罗斯凭借土豆和黑麦的种植,在西伯利亚高寒地带一路前进,到达海参崴。
沙俄和苏联的全境,除了乌克兰等黑海沿岸土地,在土豆到达欧洲之前,是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没有人去。偶然有一个强大的部落,一定会整体向西发展,争夺温暖的土地。比如匈牙利人。就连瑞典,也在波兰和乌克兰一带征战不休,最后战败退却。
清朝时期,在东北最远的驻军,是宁古塔,在现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离哈尔滨有三百公里,离黑龙江流域,漠河对面的雅克萨,一千两百公里。
所以,沙俄探险队深入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建立要塞,清朝在宁古塔的将军要一年之后才能够得知。要集中几千人征讨,光调集粮草和人员,就花费几年时间。夺下雅克萨,又无法跨越一千多公里驻军坚守,只能退回宁古塔。沙俄当然卷土重来。清朝无法在如此遥远的不毛之地,与掌握了土豆和黑麦种植技术,体质耐寒,移民意志又极其坚定的沙俄移民群体反复拉锯。
满清入关以后,八旗都离开东北。东北成了荒蛮之地。满清把东北当成是应急的大后方,不许其他族群的人口进入。满清要与沙俄争夺黑龙江流域,要依靠山海关以内的粮草和兵员,经松辽大平原到漠河对面雅克萨,直线距离近两千公里。所以满清放弃外东北,是历史的必然。
现在中国人比清朝时期更贪图安逸。清朝还能在沙俄的步步紧逼之下,保住黑龙江。中国现在连黑龙江都没有人了。
同样的,俄罗斯在远东的人口也在不断地减少。尤其是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都往欧洲部分跑,甚至直接去欧盟,美日韩。
俄罗斯和中国联合开发远东,就是做个姿态,喊喊口号,不可能有实质性动作。能够保持远东和黑龙江的人口,都已经是妄想。能够保持驻军,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