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退燒藥幾乎被搶光…七成幫陸親友買的 議員:有錢買不到
港人常用退燒藥「必理痛」的搶購潮近日蔓延至其他品牌,媒體觀察,北區多間藥房及藥行的「樂信」、「幸福」等大品牌含撲熱息痛成分的止痛退燒藥基本上缺貨,只剩一至兩間仍有小量存貨,必理痛其他配方如腰背及關節痛、經痛配方亦全數售罄,業界評估有七成顧客是幫大陸親友買藥。
而香港與大陸通關在即,一些大陸民眾更有意通關後,赴港接種疫苗、買藥。專家認為,新冠疫情在香港已風土化(本地化),與大陸通關後,疫情風險不會大增。
明報報導,上水一帶十間藥房、兩間萬寧及一間屈臣氏昨均無必理痛產品存貨,小部分藥房仍有其他品牌含撲熱息痛藥物;屈臣氏原擺放退燒及傷風感冒藥的貨架空空如也,有標示列明每人限購兩件;萬寧亦無有關藥物出售。
藥房多數將不同藥物放當眼處,有藥房以「藥房版必理痛止痛退熱片」作招徠,實際上是另一廠出產含撲熱息痛藥物;有藥房出售的「感冒藥」則不含上述成分。
報導說,立法會衛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凱欣認為,現時市面「有錢都買不到」含撲熱息痛成分退燒藥。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稱,不少街坊買不到退燒藥,部分人在通訊群組「自救」,將多出藥物轉贈有需要者。
據報導,港九藥房總商會副理事長張德榮稱,全港不少藥房多個品牌退燒藥陸續缺貨,非只涉個別地區,料因假期運輸受影響,需觀察多一周才知道何時恢復穩定供應。他評估近日約七成顧客是幫大陸親友買藥,每次購入四至五盒,其餘約三成自用,估計他們憂慮通關將令香港本地疫情反覆。
報導指出,政府發言人昨日稱,正計畫加緊採購相當數量止痛退燒藥,並擬將增購的藥物預留給有需要市民,例如低收入家庭或個別因「地區性藥物短缺」未能買藥者。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認為不宜「派藥」,建議由地區康健中心或康健站向有需要者處方藥物。
此外,有北京市民說,他此前已在當地接種三劑大陸疫苗,期待通關後到港消費之餘,也計畫接種復必泰疫苗作為加強劑。這位市民說,身邊已有很多親友確診,但大陸藥物不足,相信會有部分人赴港買藥。 據香港電台報導,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金冬雁說,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每天會替1萬名巿民檢測,以結果推算香港社區內每天會有15至20萬人感染。他認為香港對外來感染者有緩衝能力,香港與大陸通關後,風險不會增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