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灵魂拷问:卫健委终于承认准备不足、新冠不是大号感冒

央视记者灵魂拷问:卫健委终于承认准备不足、新冠不是大号感冒

2023-01-04 07:35:02 来源: 废柴说史 河南  

【卫健委的态度很关键:错了就应该改,这才是负责的态度!才是改正的第一步!】

平心而论,这样的大疫,哪有不痛苦的,哪有不死人的——

全球大疫造成六百多万人死亡。即使最先进、最发达的美国,三年仅不完整的死亡统计就高达一百多万。

中国以发展中国力的底子,凭着对人民的生命负责的态度,守护了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整整三年。现在,已经到了病毒毒性最弱的时期了,接下来如果能做到有序放开,相信群众都会理解和支持的。

只是,12月这一波,封控突然放开,放开后感染数据依旧停留全国的几千例,大号感冒,药品奇缺,医疗资源挤兑等,无论以时间、物资、宣传、引导等方面,都体现准备不足的仓促放开。

这是全国人民肉眼可见的事实,连普通的老百姓都能深切地感受到了,也以自己的生命健康承受了,可卫健委李主任却还硬称是有准备开放。

这应该不是面对开放后汹湧疫情,引导全国人民转变抗疫观念,提高对新冠病的认识,团结一心战胜疫情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吧?

最近,焦司长否认不是大号感冒、努力在改变药品的供应、在全国放开中医非药物预防和治疗、承认重症率和致死率由于感染基数宏大而增加的危害并积极采取措施以予防范等,都有了可喜和积极的变化。

这乃国家之幸、人民之幸!

敢于承认错误,勇于担当也是自信的表现。

勇于承认错误,才是纠错的真正开始啊。

近日,央视“面对面”栏目的记者向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深度发问:

“为什么我们做了如此充足的准备,但是给人感觉猝不及防?”

焦司长表示:

“我觉得更多的反应还是说这个药,在早期发热的时候更多的是药的问题,是因为买不到药,拿不到药,我觉得这方面舆情是很多的。当时我们提出来的想法也是要给这些医疗机构包括基层的,包括二级以上医院的,药品一定要给配到位,要充足,结果到现实当中的情况是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开了,但是药品供应这一块出现了短缺,就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对此,有网友痛心地指出:

1、准备啥了,水管饱,水能治百病,专家都是这样说的,也确实全国阳时水没断过……

2、【小柴胡颗粒,买的时候三盒的价格现在只能买一盒】

显然,对疫情传播速度预判不准,对病毒危害轻视了,更没有对一些急需药品提前布局!

客观地说,相比之前李主任的态度,这次卫健委好了很多;

不过焦司长的有些回答依然避重就轻——

让人感觉到“猝不及防”的,光是药吗?

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农村的小诊所遭遇“挤兑潮”,人满为患不堪重负;

感染高峰的迫近直接引发了重症患者的急剧攀升;

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科、急诊科挤满了焦急等待病床的家属和病人;

“一床难求”、医生人手资源紧缺,仍然是现阶段医院的最大矛盾……

可以说,我们三年抗疫,却一直都在搞全员核酸、建设方舱——

各项医疗资源?依然准备了个寂寞。

【早一点,用建方舱医院一半的钱来改造扩充现有医院的资源,也不会这样措手不及。起码这些资源留在了医院,花钱建那么多方舱医院现在怎么样了?那是真金白银啊】

这一波放开,至少有两大直接环节值得好好总结:

1、执行细节:

放开了是对的,但执行细节上有重大欠缺;而细节决定成败,虽然胜利了,希望今后做得更好。

比如说,应该联合药监局,统筹关联制药企业、药品配送企业、医院、第三医药终端做好准备和保障,显然,这个环节准备不足,不法分子利用关系哄抬防疫物资价格,造成药荒。

有朋友反映:

1)从放开到现在快一个月了,我们这里的医院依然没有儿童剂型的退烧药;

2)上月买的鲜竹沥2.5一瓶,今天去药店问一瓶15.元,简直不敢相信啊……

2、精准数据指导:用百分数指导抗疫,太粗了!我国人口基数之大用亿分数才行。主观推断发生物变,物变两重性。

当然,需要彻底总结的环节,就更多了。

比如说,不能再一味地依赖专家了——

【防控是个复杂、综合性问题,仅靠医卫专家们,可能会出现考虑不周的情况:应广泛吸纳各类人员,集思广益,倾听民意,才能考虑周全,取得最好的防控效果。】

最后,值得肯定的是,央视面对面这个节目,一直还是挺耐看的,敢于问一些尖锐的问题,敢于质疑。建议其下次最好直面卫健委主任。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