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主官和参谋岗位都是轮流做的,看科林.鲍威尔的经历就知他当过步兵师和装甲师指挥官,参谋,最后成为参联会主席(总参谋长)

来源: 2022-09-13 21:13:5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军衔 US-O10 insignia.svg 四星上将
部队 3rd US Armored Division SSI.svg 第2装甲师
Americal patch.svg 第23步兵师
指挥 第5军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陆军司令部
参战 越南战争
入侵巴拿马
海湾战争

 

 
生平编辑
鮑威爾陸軍上將戎裝照

鮑威爾生於紐約市的一個貧民區,其父母為牙買加移民,兩者皆為非洲裔蘇格蘭裔的混血。鮑威爾在年青時代就讀於紐約市立學院,獲得了地質學學士名銜。畢業後鮑威爾加入美国陆军擔任軍官,服役超過35年,取得多個軍銜,冷戰時期鮑威爾先在美國駐西德部隊服役,並參加了越戰兩次。之後歷任國防部參謀、軍事學院教官。1989年晉升為四星上将。期間鮑威爾曾擔任國家安全顧問(1987年—1989年)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1989年—1993年),被認為是美國在1990至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中取勝的一大功臣。在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最後一年,他亦正式退役。他於2000年12月16日被候任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提名為國務卿,並得到了美國國會的批准。

2004年11月19日鮑威爾在智利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会面
2003年2月5日,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拉克問題發言時手持一瓶粉末

鮑威爾乃乔治·沃克·布什第一任內閣中的鴿派,蓋因他在多項軍事政策上都和內閣其他鷹派人物持相反意見;鮑威爾強調多邊主義和以外交手段解決對外關係,與以國防部長拉姆斯菲尔德為首的鷹派人物強調單邊主義和以軍事手段解決對外關係截然不同,但即使如此他在反恐戰爭上(包括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仍全力支持布什的對外路線。[1]例如2003年2月5日,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主张對伊拉克薩達姆政權采取军事行动[2]。由於喬治·W·布什常傾向於支持拉姆斯菲尔德部長為首之鷹派人物的主張,鮑威爾在對外政策上受到極大掣肘,加上與內閣中官員多次意見不合,鮑威爾在2004年12月14日宣布辭去美國國務卿職務,並即時得到總統布什接受,2005年1月正式離任。

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他兩次表態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巴拉克·歐巴馬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他表態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並表示「因为我认为她够格,而『另一位先生』则不够格。」[3]然而他在2014年的電郵中寫道:「我希望不用投她一票,雖然她是我尊敬的朋友。一名快70歲的人,有着長長的紀錄、恣意的野心(unbridled ambiton)、貪婪(greedy),也沒有變革意味(not transformational)。」他也在2015年8月的電郵中稱希拉里的「傲慢能毁掉她所觸碰的所有事」。對於希拉里的「電郵門事件」,鮑威爾指摘對方拖他下水,不滿希拉里稱用私人電郵處理公務的做法是諮詢過他[4]。在該次總統選舉中,雖然他沒有參與初選及選舉,但最終他卻獲得3張來自華盛頓州民主黨失信選舉人的選票,原本他們應根據該州的選舉結果投給民主黨的希拉里。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他表態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喬·拜登[5]

2021年10月18日,儘管他已接种兩劑疫苗,但因罹癌免疫力低下仍感染COVID-19的併發症而病逝,享年84歲[6]

 

 
参考资料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前任: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
 美国国务卿
2001年1月20日-2005年1月26日
繼任:
康多莉扎·赖斯
前任:
威廉·J·克罗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1989年-1993年
繼任:
大衛·E·杰里迈亚
前任:
弗兰克·卡卢奇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
1987年-1989年
繼任:
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