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346330/answer/3071553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碳循环和时间尺度的问题,老生常谈的东西,提问者还请先用用站内搜索。


- 造山运动可以暴露出大量新鲜岩石,风化作用规模大增,加快对大气CO2的吸收——亿年尺度上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碳减因素;
- 植物在志留纪(S)登陆,但真正越过苔藓的阶段,进入蕨类和裸子植物森林时期,是要在泥盆纪(D)和石炭纪(C),此时,大量CO2被固定进入木质素,但木质素却不能被有效的分解,一直到石炭纪末期演化出木腐真菌——亿年尺度的碳循环,碳减因素;
- 盘古大陆中央山脉(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摩洛哥小阿特拉斯山脉)拼合于石炭早期,从石炭早期到二叠早期,造山运动有不少,这是亿年尺度碳减因素。
- 二叠到三叠,大型山脉逐渐风化、新鲜岩石出露范围逐渐减少,全球岩石总风化可能有所下降,引起CO2堆积——亿年尺度的碳增因素
- 二叠后期发生持续数十万值百万年的西伯利亚超级火成岩省大喷发,这是一个显著的碳增因素;
- 二叠末的大升温、大酸化、大灭绝,至今还是个谜团,但一些学者认为可能与西伯利亚火山活动、山脉固碳作用降低有关。
- 晚三叠开始一直到白垩纪,是盘古大陆裂解的时期,古老山脉大都风化殆尽,而板块分裂也伴随大量岩浆活动释放温室气体——亿年尺度的碳增因素;
- 侏罗纪中期开始,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和美洲俯冲,形成太平洋火环,大量释放温室气体——千万年尺度的碳增因素;
- 白垩纪后期,特提斯洋逐渐向亚欧闭合,青藏高原的雏形开始出现,形成火山弧,千万年尺度的碳增因素;
- 大约五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强烈隆起,同一时期还有阿尔卑斯和扎格罗斯开始隆起,千万年-亿年尺度的碳减因素发挥作用,全球步入了新一轮的长期降温阶段。
- 三千多万年前,南极冰盖开始出现;一千多万年前,北极海冰开始出现,深刻影响全球洋流分布,从气候角度开启千万-百万年尺度的降温。
- 十万年尺度上,气温呈现周期变化。人类活处于一个周期的早期高温阶段,未来的9万年一定会变冷。


- 200多年前,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地球演化史上首次出现生物主动释放化石碳库的现象,启动百年-千年尺度的快速碳增因素


- 下一步,千万年尺度的减碳降温不会停止,亿年尺度的减碳降温也不会停止,但百年—千年尺度的快速增碳升温也不见停止的迹象。现今人类工业释碳速率已经显著超过了PETM的二氧化碳积累速率(详见阅读材料3),结果会是什么,人们还不清楚。
- 可能是一次规模不大不小的灭绝而已,没什么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