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时代的气温比现在还高,大气温度变化有人类因素,但绝对不是主要因素。

作者:云舞空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346330/answer/3071553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来说去还是一个碳循环和时间尺度的问题,老生常谈的东西,提问者还请先用用站内搜索。

  • 造山运动可以暴露出大量新鲜岩石,风化作用规模大增,加快对大气CO2的吸收——亿年尺度上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碳减因素;
  • 植物在志留纪(S)登陆,但真正越过苔藓的阶段,进入蕨类和裸子植物森林时期,是要在泥盆纪(D)和石炭纪(C),此时,大量CO2被固定进入木质素,但木质素却不能被有效的分解,一直到石炭纪末期演化出木腐真菌——亿年尺度的碳循环,碳减因素;
  • 盘古大陆中央山脉(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摩洛哥小阿特拉斯山脉)拼合于石炭早期,从石炭早期到二叠早期,造山运动有不少,这是亿年尺度碳减因素
  • 二叠到三叠,大型山脉逐渐风化、新鲜岩石出露范围逐渐减少,全球岩石总风化可能有所下降,引起CO2堆积——亿年尺度的碳增因素
  • 二叠后期发生持续数十万值百万年的西伯利亚超级火成岩省大喷发,这是一个显著的碳增因素;
  • 二叠末的大升温、大酸化、大灭绝,至今还是个谜团,但一些学者认为可能与西伯利亚火山活动、山脉固碳作用降低有关。
  • 晚三叠开始一直到白垩纪,是盘古大陆裂解的时期,古老山脉大都风化殆尽,而板块分裂也伴随大量岩浆活动释放温室气体——亿年尺度的碳增因素
  • 侏罗纪中期开始,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和美洲俯冲,形成太平洋火环,大量释放温室气体——千万年尺度的碳增因素
  • 白垩纪后期,特提斯洋逐渐向亚欧闭合,青藏高原的雏形开始出现,形成火山弧,千万年尺度的碳增因素
  • 大约五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强烈隆起,同一时期还有阿尔卑斯和扎格罗斯开始隆起千万年-亿年尺度的碳减因素发挥作用,全球步入了新一轮的长期降温阶段。
  • 三千多万年前,南极冰盖开始出现;一千多万年前,北极海冰开始出现,深刻影响全球洋流分布,从气候角度开启千万-百万年尺度的降温
  • 十万年尺度上,气温呈现周期变化。人类活处于一个周期的早期高温阶段,未来的9万年一定会变冷。
  • 200多年前,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地球演化史上首次出现生物主动释放化石碳库的现象启动百年-千年尺度的快速碳增因素
  • 下一步,千万年尺度的减碳降温不会停止,亿年尺度的减碳降温也不会停止,但百年—千年尺度的快速增碳升温也不见停止的迹象。现今人类工业释碳速率已经显著超过了PETM的二氧化碳积累速率(详见阅读材料3),结果会是什么,人们还不清楚。
  • 可能是一次规模不大不小的灭绝而已,没什么要紧的。

所有跟帖: 

六千五百万年前没有人类; 人类与现在的生物适应的是现在的环境。 以前冰川的出入 -SwiperTheFox- 给 SwiperTheFox 发送悄悄话 SwiperTheFox 的博客首页 (195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08:50

也就是说地球上已经有5次大灭绝,没有直接证据显示,有任何一次是由生物造成的,都是自然,太阳,陨石等造成的。 -云中松- 给 云中松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13:30

不要夸大人的能力,哪怕是负面的能力。 -云中松- 给 云中松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13:59

这不是夸大,物种灭绝是现在进行时,飓风变多变强是现在进行时。  -SwiperTheFox- 给 SwiperTheFox 发送悄悄话 SwiperTheFox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15:11

物种灭绝,飓风都是自然作用,将之都归于人类,缺乏可信的证据。 -云中松- 给 云中松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20:07

但是频率与强度的增加是人类造成的。物理机制很清楚:海水升温 -SwiperTheFox- 给 SwiperTheFox 发送悄悄话 SwiperTheFox 的博客首页 (38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21:32

为什么不是自然变化的内在规律? -云中松- 给 云中松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25:20

因为自然的因素造不成这么快且巨大的升温。  -SwiperTheFox- 给 SwiperTheFox 发送悄悄话 SwiperTheFox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30:29

这个巨大的温升是多少?能给出个数值么? -JunkYarDDo- 给 JunkYarDD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7/2019 postreply 06:14:23

自然因素曾经引起巨变,也对现在的气温有贡献, 但是否认人为的因素,就跟说: -SwiperTheFox- 给 SwiperTheFox 发送悄悄话 SwiperTheFox 的博客首页 (77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12:54

所以说,大气温度变化有人类的因素,但绝对不是主要因素。 -云中松- 给 云中松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16:44

请看图: -SwiperTheFox- 给 SwiperTheFox 发送悄悄话 SwiperTheFox 的博客首页 (108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17:44

如何分离自然因素?如何确定是某些自然因素,还是全部自然因素?这个图本身就有问题 -云中松- 给 云中松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23:55

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构建可以准确预测温度的模型。(不止一个, 现在最新的有40多个模型) -SwiperTheFox- 给 SwiperTheFox 发送悄悄话 SwiperTheFox 的博客首页 (366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29:44

最后打破平衡的几乎是不是主要因素,如一两个摇摆州 -非否- 给 非否 发送悄悄话 非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13:53

以前有林彪据说不能承受1.5度温差,这是个病人。现在有变暖教也不能承受1.5度温差,这适应能力,估计也要步恐龙后尘 -tibuko- 给 tibuko 发送悄悄话 tibuk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17:40

珊瑚是“海底亚马逊“,维持海底的生态平衡。 -SwiperTheFox- 给 SwiperTheFox 发送悄悄话 SwiperTheFox 的博客首页 (1069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33:14

鉴定完毕 https://bbs.wenxuecity.com/currentevent/1893280.html -非否- 给 非否 发送悄悄话 非否 的博客首页 (132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31:14

点赞,现在的温度远远不如恐龙时代,恐龙时代的动植物也是很丰富的 -msgttst- 给 msgtts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44:51

文章最后一句是关键 -SwiperTheFox- 给 SwiperTheFox 发送悄悄话 SwiperTheFox 的博客首页 (128 bytes) () 10/16/2019 postreply 22:47:4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